而另一边,院子里的炉灶也垒好了。
这一次炉灶垒砌的速度比之前要快,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已经搭建过几次,有了经验,更何况上一次撘这种临时的土炉子时候,苏青鸾嘟哝着每次都现用现搭,太慢了,所以苏广福就长了个心眼儿,把上一次撘炉子用的砖块都没扔,这一次拿过来就可以用。
所以即便只有他一个人搭土灶,速度也很快——更何况还有苏玄鹤这个闲不下来的小帮手跑前跑后呢。
夕阳西斜,晚霞渐渐泛出金色的光芒时候,苏广福终于垒好炉灶,并且用碎布棉絮干杂草之类的易燃物点燃了炉灶。
随着火炉慢慢烧得旺了起来,苏青鸾把已经熬制的乳白的肉汤调整过咸淡,倒入敞口的青铜锅内,杨氏和苏广福一人一边抬着那口锅的“耳朵”,把锅子架在炉灶上面。
苏青鸾小心翼翼地把之前熬制的藤椒油端出来——即便是在这傍晚已经染上凉意的秋天,过了这么久,这一海碗的藤椒油还是温热的——缓缓注入乳白色的高汤里。
苏雪雁惊讶地盯着那藤椒油:“哇!阿姐,这油怎么是绿色的?”
“因为加了一种绿色的花椒。”苏青鸾笑眯眯地解释道,“汤底里面加了一点点茱萸,只有轻微的辣度,高汤也调整了咸淡,可以空口涮菜品吃——若是嫌弃辣或者不够香,可以试试蒜泥香油蘸碟。”
杨氏闻言连忙点点头:“蒜子我都用捣蒜的石臼砸好了。”转身看了一周,在旁边临时搭建的缓台上并没有找到那一碗蒜泥。
杨氏正同苏广福一起端着锅子调整位置脱不开身,便对两个小家伙说道:“你们两个谁,去灶房的油锅旁边,有个褐色的瓷碗里面就是蒜泥!”
“我去我去!”苏雪雁一连串地应声,朝灶房那边儿一溜小跑哒哒哒地过去了。
方才苏玄鹤在院子里吱吱喳喳帮着苏广福跑前跑后的时候,苏雪雁虽然看得心痒痒,不过还知道剩下一篇大字没写完。
所以即便是心里长草了,她也耐着性子把最后一篇写完了——当然,小孩子心不静从字上面就能看出来。
所以苏青鸾看到今天的小妹妹写大字,越写越毛躁,到最后恨不得所有的笔画都自带毛刺效果。
不过鉴于小妹不总是这样,苏青鸾只是揶揄地捏了捏她的鼻子道:“你看你心里长草,不安静,连字都长草,下回若是再这样不认真,可是要打手心的。”
苏雪雁知道自己这个阿姐虽然平时看着笑眯眯是个好脾气,但是通常说一不二。她说下次再这样就打手心,那自己下次再这样就一定会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