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鸾双手一摊:“这两支笔本身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
这倒也不算是她谦虚,实际上这个时代,无论是类似前世钢笔类似的“硬笔”,或者是用炭条石墨制作的类似“铅笔”的笔,都不算是什么特别稀罕的玩意。
然而这些除却毛笔之外的笔,被主流,尤其是士大夫阶层或者其他达官显贵认为是“不入流”的物件,是只有没钱买毛笔才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
总而言之,这玩意不能算是稀罕物,反而算得上是“廉价货”。
沐行之听了苏青鸾的话,并没有产生愤怒或者失望的神情,而是一副“我知道你话没说完,你接着说”的表情微笑着凝视她。
苏青鸾也不废话:“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不如我实际运用一下这笔,你才能看得清这笔的妙用。”
于是,苏青鸾要来了纸和镇尺,权当做固定纸张用。虽然没有画架让她多少感觉有些别扭,但是毕竟也只是小试牛刀,不是画什么特别高难度的作品,不过小半个时辰就可以,甚至都不用特意打草稿,也不用频繁改动。
……不然她还得研究怎么做橡皮。
苏青鸾扫视了这前厅一周,最后还是锁定了这近在咫尺的一套茶具。
茶具本身因为沐行之隐姓埋名的原因,只使用了最简单的白瓷,上面的纹样十分简单,一套四盏茶杯,上书“梅兰竹菊”,并用墨简单挑染几笔勾勒出相应纹样。
那笔触即便苏青鸾对国画没有什么了解也能看出很是粗糙——毕竟但凡有些水平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勾勾刺刺的细节,一看就是笔锋没有收住或者毛笔分叉了。
而中间那一尊茶上也简单上书“岁寒四友”,但这竖着书写的四个字从苏青鸾的角度有一半是被遮挡住了的。
这四盏茶杯一尊茶壶,外加上竹编的托盘,放在有些褪色的木桌上,刚好是一幅静态写实素描图,苏青鸾把自己的凳子扭转过来方便观察,又把自己面前的矮几调整了一下位置,开始作画。
要说这素描,最开始也是同书法一样,是前世师傅为了让她磨性子,外加锻炼一下手上的稳定性才学的。
从小学到初中二年级,苏青鸾学了六七年。后来中考之后学业逐渐繁重,而且随着厨艺愈发精进,师傅让她初中毕业就渐渐在寒暑假给后厨打副手,所以时间就没那么悠闲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无论是素描还是书法,苏青鸾都暂且扔下了。
不过每个学期,苏青鸾都会把这两眼捡起来那么十天半月——因为这两样算“特长项目”,可以为班级和自己争取荣誉,获得奖学金或者“艺术节比赛”的奖励。
也就是因为这样,这些“特长”哪怕在大学,苏青鸾也没有完全扔下。
后来生病常年缠绵病榻,苏青鸾少了很多户外活动的机会,素描和书法反而是她打发时间的好消遣。
所以即便算上重病不能提笔和穿越以来的一段时间,苏青鸾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动笔了,现在也完全不会感觉到吃力,毕竟多年的底子还在。
更何况,苏青鸾觉得至少在花溪村这一亩三分地,会“素描”这一技能的应该只有她自己,即便她的画工稍微有些退步,只要她脸皮够厚,就没有人能够觉察!
心里漫不经心地想着乱七八糟的事情,苏青鸾手上却是很稳,转眼间就把简单的空间透视关系找好,打好草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