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一点点转凉,苏家在晚上也要烧一点火炕了。这让杨氏好一顿感叹,因为至少到去年这个时候,家中虽然早晚有些寒凉,到底也没有到了受不住的时候,能少烧一些柴火就要少一些的。
没曾想不过一年的光景,苏家烧柴火已经不需要太过计较了。
苏青鸾昨日就是接着烧火炕的炉灶火将下水的卤汤咕嘟了整个上半夜,省去了单独点灶台的柴火。
现在苏家的灶房已经有两个灶台,一个是原本就在用,同时连接着烧火炕的管道;另一个则是前不久翻修房子时候新建的,让苏青鸾能够有更多空间施展厨艺。
苏青鸾准备停当之后,便加满清水不再打理这炉灶上的一锅汤。
而等到第二天,苏青鸾移除了那两块大石头,让阿爹和阿娘尝了尝这次的下水——果然比起昨天,更加软烂,并且容易咬断。
第二天,苏家的下水摊依旧准时开张。
这次苏青鸾仍旧会吆喝,只不过吆喝的时候很直白地把“猪下水、鸡下水、牛下水”等用料十分直白地说出来。
没有什么太过花哨的广告词,只这般来回循环念叨。
就如同昨日苏青鸾安慰苏广福和杨氏的那样,比起昨日基本上没有几人问津的架势,今天苏家刚刚把摊子支起来,就有六七个人一帮哄地围了上来要买下水汤。
苏青鸾注意了一下他们的穿衣打扮,大多数都是短褐麻衣,身形健壮的汉子,皮肤黝黑,手上遍布伤痕和老茧,一看就是出体力的人。
他们之中有的人是空手来的,还有人干脆自己准备了碗筷,端着就来到苏家的摊子前,很爽快地说着“一大碗”或者“一小碗”,然后递过来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