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臣以为黄肖将军不适合担任出使南竹之职。其一,黄将军曾剿灭过杨刚一伙之杨绵风,有了怨仇,必定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其二,杨刚一伙之李用兵曾是黄将军的副将和兄弟,其时李用兵为避嫌必然极力反对受降。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况大夫不知道的是,黄将军和杨刚正是死仇的关系,若是黄将军出使南竹,恐怕还未入南竹就被杨刚杀死了,如此不是白忙活一场?臣以为让黄将军去南竹不妥。"丞相陆向谋出班奏道。
"如丞相所说,黄爱卿确实不适宜出使南竹,众爱卿再议。"
武进环视一下朝,见无人再言,就否定了况先的举荐。
朝堂下站在武官班的黄肖暗暗松了口气,他的钱终于没有白花,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黄准这小子看事也真够毒的,所用之法立竿见影,所找之人也不含糊。若是事前没有做好铺垫,这次况先的举荐他黄肖都不知如何推脱,这钱花得太值了!
"皇上,臣以为使者这种事由文官出任最合适,出使主事游说,非武官所长。臣举荐御史大夫况先前往,况大夫的口才众所周知,况大夫的份量也足可代表朝廷,所以臣举荐况先大夫。"辅国大将军武应出班奏道。
武应举荐况先也并不是针对他,只是从他多年对况先的了解,认为况先最合适而已。
"臣等附议!"
武官们见武应出头了,纷纷附议。
"臣等附议!"
文官们见皇帝看向他们,也纷纷出班附议。
有大臣心里暗讽,况先这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作自受了。
使者人选就这样定了下来。
这天,梅关前来了一队十人的队伍,这一队人打着黄白旗,两名官员模样穿着乾朝服饰的人乘着轿子,黄旗自然就是乾朝国旗,白旗上写"来使"两字,表明是来谈判的。
队伍被拦在梅关前线,这一队人马自然就是由乾朝御史大夫况先带领的来使,他们是奉命来南竹说降的。被拦下后,况先下轿,降低身份向守关军官揖了一礼,道:"这位军官兄弟,请转告你们当家的,本官是奉朝廷之命前来与杨刚小兄弟商谈和解之事,烦劳军官兄弟了!"
"好,你们先在一边等着,对了,你们可有什么文书为证吗,不然怎知你们不是朝廷的间谍,来探我们南竹虚实的?"守军营长道。他是接到前关守兵报告后赶来前关的,这几天是他这一营轮守梅关前线据点。
"自然有,我们只是使者,并非什么间谍,本官是乾朝当朝御史大夫况先,这位是我的副手冉行,其他八人是轿夫和随行。呶,这是朝廷出具的文书通鉴,请兄弟细阅。"况先一边说一边将文书递给了军官。
军官接过浏览了一遍,见确是乾朝文书通鉴,道:"你们先在一边等着,待本军官请示过上峰许可后,即可放行。"营军官道。
三个时辰后,况先一行被放行入关,过梅关三隘口也一路通行,没有受到什么检查,十多天后,况先一行来到了南竹省城。一路上,况先看到的全是民众送粮送物支持军队备战的情景,看到备战高涨的平民百姓,况先心中不解,杨刚一伙是如何做到让百姓甘心情愿的支持他们举反旗的呢?
南竹省城的居民也平静得出奇,这可是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多多少少都应该感受到战事将临的威胁吧,可是况先却没有从居民的脸色和行动中看到丝毫的惊慌。若是能随意走访,他都想去访一访普通民众了解情况,可惜他这一行人被"护送"着,限制了行动。
第二天,况先和他的副手冉行被召进了总督府,见到了二号人物,总督杨绵风。对于这个杨绵风,况先在盛朝时期就知道了他的大名,那时杨绵风是二王子的智襄人物,素有南诸葛之称,是二王子的首谋,丝毫不亚于陆向谋丞相。如果不是盛朝已经没落,武进强势崛起,一旦二王子成帝,杨绵风必定是拜相的存在,有他的辅助,盛朝都有可能再昌盛下去。
"杨谋,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本官见君活得越发的滋润了!"况先上前两步,向杨绵风一揖,有意道。
他不称杨总督,而是叫杨谋,这是以盛朝同朝为官时的背景来交际了,这也是况先的有意为之,不然若是称杨绵风为总督,那岂不是承认南竹反叛合理了。
"哦,况先生不必多礼,杨某知道况先生的意思,你我道不同不相为谋,说吧,况先生此来何意?"杨绵风道。
这个况先在盛朝时期就是武进夺国的得力干将,又是乾朝初立之时清剿南竹的主谋之一,可说就是杨绵风的仇人。这次居然敢深入南竹,是欺杨绵风的刀不利,还是有着什么底气?
"想不到杨君如此直白,那况某也直说了,况某这次来,是为了南竹省千万人着想的,就是劝杨君为了南竹的苍生放下己见,化干戈为玉帛,免于战乱,让南竹重回大乾国下,南竹幸甚!民众幸甚!"况先表明来意道。
"况先生此言差矣!立国之道能者当之,我看况先生也是个明白人,定然知道将相本无种,皇帝轮流做之理。盛朝如此,乾朝就不能如此?别说什么幸甚,武家灭盛取国之时,为何况先生不对武进如此说?难不成皇帝只配武家来当?我杨绵风就不信这个邪!"杨绵风冷笑道。
"这......,就算杨君说得在理,毕竟大乾立朝已有近十年,天下安定,苍生乐业,若是战乱再起,苦的可是平民百姓啊!素闻杨君非强势之人,常怀善念,杨君怎能又起战端,再复战乱呢?"况生道。
杨绵风看着况先,道:"况先生进入南竹之后,想必也知道了我们起兵的口号,那就是征讨窃国之贼!杨某为武进定了三罪,其罪一,武进身受盛朝大恩,从一介武夫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就身居骠骑大将军之职,却不思为盛国效力,而是培植势力夺了盛国,此为不忠。其罪二,武进趁着盛家势弱,后继乏人,趁机在朝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最后灭了盛家,此为不义。其罪三,武进取国立朝之后,对盛家斩尽杀绝的同时,还对不顺意之人行打杀之能事,视苍生如草芥,冤死者不计其数,此为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