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夜幕彻底降临,院里院外挂上了灯笼。酒足饭饱后,大家纷纷告别。
因着丁氏和陈宛灵没回来,陈宛白也不好让陈宛蓉一个人回家,便留她在新家过了夜。
陈宛蓉强烈拒绝,但拒绝并没有成功。
寒露到,割晚稻。
前几日,陈宛白和大牛就去地里放了水,今日一早,一群人便摩拳擦掌,拿着镰刀浩浩荡荡地杀向田里。
清晨的田间水汽氤氲,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随风摇晃。陈宛白走在最前头,朝手心哈了口气,握紧镰刀,率先割了起来。
大牛和春梅以及丁氏母女三人紧随其后,干劲十足。
大牛和春梅负责割稻,丁氏母女三人则一起将割好的稻束绑扎。
金灿灿的稻田一行行地被收割整齐,倒伏在田垄旁。
陈宛白看着已经快割完一亩地了,抬头对着前面扬着镰刀的大牛喊道:“大牛,你挑着先去院子里,剩下的我们来割。”
大牛点点头,镰刀一拉,割下一束稻子,放在地上。直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和稻草,利落地将一捆捆稻子装进谷箩里。
挑起担子,步伐沉稳,朝着家里走去。
人多力量大,不出两日,五亩地的晚稻便全部收割完成。
又经过两日的忙碌,除去最先挑出来做粮种的,其余谷子已经全部堆进了谷仓。
家里不缺钱,因此这些谷子都留了下来,准备自家吃用。
每当需要大米时,就会根据家里的需求,将谷子送去工房加工,磨成新鲜的米粒。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
所以收完了晚稻后,大家马不停蹄地继续在地里劳作。
春玉米长势极好,陈宛白便又去县城找毛蛋买了一些玉米种子回来。在三伏天的时候,她种下了秋玉米,如今正是收秋玉米的季节。
第一次种植时,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开荒的地不够肥沃,种得并不多。
不过,随着后面陆续买了更多的地,她便多种了一些。
晚稻入仓后的第二日,大家便早早的来到了玉米地。
“这一季的玉米长得不错。”陈宛白掰下一个玉米看了看,比春玉米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