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父子见面不相认

老百姓挣这钱的同时,心里对秦王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这天灾如果真的属于干旱的情况下,那么这储存的水就相当于他们的救命水,秦王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有的血气方刚的汉子甚至给工钱都不要,无偿的帮忙。

工头乐呵呵的,一视同仁,每一个人的工钱都一样儿,只要你不偷懒儿,就可以挣到钱。

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人拿着纸笔,挨个村统计什么人家吃不上饭,什么人家穿不上棉衣。

打听的仔细,记得明明白白。

还有村子里的孤寡老人,或者是没有劳动能力的人。

会有人给送些米菜,起码得保证他们不能饿死。

老人是家里的宝,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还有让老百姓最高兴的是几个村就盖一所学校。

三年义务教育,学习拔尖又家庭困难的免费资助接着读。

这些事,从府城到乡村,老百姓都知道是秦王让人做的。

同时也是各大府衙默许的。

当然不默许也不行,家人都被秦王的人从京城接过来了,还有反抗的权利吗?

各村里正也非常的配合,在心里已经潜意识里认定了秦王。

庄稼还没长多高呢,华夏帝就下达命令,今年税收提升到了六成。

先帝在世时是四成,先帝去世没有两年就涨到五成。

五成老百姓都吃不饱,现在又改到六成,更没有活路了,这让老百姓到处怨声载道。

这一波未过去呢!上面又传达命令,强制性征兵,五十到十三岁男子都在征兵之列。

秦漠虽然收服边关五万将士,但是这只是内部知道,老百姓面上还受朝廷管制。

不论各个州府怎么想,只要秦漠没正式宣布起义之事,他们接到什么样的命令,就怎么往下传达。

老百姓顿时就像死了亲爹娘一样,全国一片哀嚎。

在南部地区的老百姓可不知道有秦王这号人。

家里壮年被征兵,十个里有两个活着回来都不错了。

家里剩下老的老,小的小,日子怎么过。

于是很多地方就出现府衙被砸,甚至多处出现衙役被杀的情况。

除了秦漠的地界,到处乱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