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河都看直眼了,媳妇笑起来真好看。
姥姥这个村子的村名叫幺乡村。
姥爷郑银48岁,姥姥钱氏49,比姥爷大一岁,两位老人一共有二子一女。
大舅郑广义30岁,大舅母王红30岁,两人育有二子。
长子郑文12岁,次子郑武八岁。
二舅郑广信27岁,二舅母李招娣27岁,两人育有三子。
长子郑吉十岁,二子郑祥,七岁,三子郑源,四岁。
家里小女儿就是郑彩霞。
孩子们没有一个读书的,实在太穷了。
八亩地,也不知得罪了谁,每年秧苗快要抽穗时,都会被人祸害一大片,看都看不住。
除了赋税,剩余的家里人都吃不饱。
姥爷家逃荒到这,家里已经没有一点积蓄。
偶尔大舅、二舅没活时也出去打零工,怎奈杯水车薪。
这几年,唐奶奶家明里暗里地也没少帮衬。
看着姥姥家快要坍塌的茅草房,看得出房子补修了多次,架不住根基不行了,再补修也不行,唐晓晚直叹气!
开门的是一个七八岁,长相清秀的男孩,身着玄色短打,上面打着补丁。
唉!唐晓晚又叹气了,自打穿过来,看的最多的就是补丁,每个人身上都有。
“姑姑,姑父,唐奶奶,妹妹,小泽你们来了,”
男孩惊喜地道。
“武儿,你爷奶可在家。”
郑彩霞也笑呵呵地道。
“爷爷和爹爹,二叔去地里了,奶奶在家呢,奶奶,姑姑来了。
郑武回答完姑姑的话就向屋里喊道。
郑彩霞下车忙去搀扶唐奶奶,唐长河也把唐晓晚抱下车,唐泽自己从车上跳下来。
门打开,屋里走出一位看着面容慈祥的老妇人,49岁的姥姥,看着比实际年龄老。
在现在,49岁的人都能跟20多岁的年轻人穿一样的衣服,可在这年代都已经是老年人了。
后面紧跟着一位30多岁的妇人,长的面容很是清秀,俩人都穿着粗布襦裙,最统一的是上面都打着补丁。
“哎呀,亲家来了,快快进屋。”
钱老太热情的和唐奶奶打着招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