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大伯在家里伺候十亩地,因为五叔是秀才,他们家不用交赋税,打下来的粮食足够他们一家吃了。
爹常年走镖,近距离走镖一次都能挣二两多银子,走远处有危险的能挣十多两,当然了,也存在着一定风险的。
四叔往家拿的银子就不一定了,月银多时一两多,少时几百文,得看师傅家木工活多不多,因为是师傅兼未来岳父,多少也就这样了。
五叔一个月就六百文,就这些,五叔还乐此不彼的,月月一文不少的交给奶奶。
大哥唐峰念了两年私塾,自知不是读书的料,放弃学业缠着二叔去了镖局。
在镖局打打杂,有时间和镖局的人一起练练武。
每月月银三百文,别看少,就这,别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去,挣三百文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学本事。
二哥和三哥在镇上读书,每人每年束修五两,冬季和夏季各放一个月假期,十天一个休沐日。
在村里,提起唐福生家,那是人人都伸大拇指,这么多人在外做工,一年得挣多少银子啊。
唐晓晚叹气,看着家里陈旧的茅草屋,已经有些年头了。
家里还是穷啊,看着挣的多,两个哥哥花销就很大,一年束修十两银子不算,笔墨纸砚就不少花银子。
不得不说唐老爷子思想很前卫,不论穷富,家里每个孩子都读过书。
老爷子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不识字。
到了晚辈这儿,砸锅卖铁也要让他们去学堂。
好在家里孩子都懂事,觉得自己不行就赶紧放弃学业,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