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宋瑾辰

韶华为君嫁 乘玉 1587 字 7天前

说起宋瑾辰,戚灼其实并未见过几面,只是这人名誉京城盛久不衰,连她也听闻一二。

此人少年成名,和其他勋贵子弟不同,放着天子近臣金吾卫不做,跑去大理寺判案,如今年纪轻轻已然做到少卿的位置,又因宋瑾辰生得俊美,便有了玉面判官这个称号。

然比此更出名的,是宋瑾辰那名扬京城的继母。

宋瑾辰幼年丧母,亲母是名满天下的大儒的长女,才情了得;而继母苏氏只是个破落家族的女儿,无甚才名,京中宗族贵妇皆看不上她,从不与她往来。

而苏氏嫁进卫国公府时宋瑾辰不过一岁岁,宋瑾辰幼年落水,寒冬腊月里还是苏氏跳下去救了此子的性命,巧的是苏氏当年还怀着身孕,如此一折腾不仅流了孩子,连身子都伤了,这么些年就初入国公府时生下的一个儿子。

经此一事,苏氏美名传遍京城,人人皆对她称赞有加,苏氏凭此进入贵妇人的交际圈,还得了扬州宋瑾辰母族的另眼相待。

“传言不是说卫国公世子得了寒山寺的批语,不过二十不得成婚,说是……与家人相冲,怎的如今还递上画像来?”

旁边立着的司琴递上来宋瑾辰的生辰八字,笑道:“可不是巧了,宋世子三月前刚过了二十的生辰,他那继母整日张罗着为他娶亲,只是老太君想到了公主,问了世子的意思,也递上了画像,要老奴说,时间刚刚好,这是宋世子和公主的缘分呐!”

徐氏想着卫国公府的情况,半喜半忧地讲:“这卫国公世子倒是个佳婿,人又上进,长得也好,卫国公早年南征北战,是你父皇的肱股之臣,也算是京城的一等世家,身份上到是与你相配,只是世子有爵位在身,你若嫁过去,只得随着他住在卫国公府,那一大家子人口太多,上面还有老太君冯氏和继母苏氏,再加上二房三房,这日子可清净不下来啊!”

戚灼看着画卷上的人,淡淡道:“清净有清净的好,热闹有热闹的好,卫国公府那些女眷再怎么闹也翻不过我去,既如此,那就定下他了。”

徐氏可么没想到女儿这么爽快,言语中带了几分好奇:“这宋瑾辰可了不得了,居然能入了你的法眼。”

戚灼闻言不假思索道:“这人长得好看,很是合我心意,反正天下男人都一个本性,还不如选个好看的,过日子也看的顺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徐氏倒是颇为赞同,她与建宁帝成亲二十载,后宫不知纳了多少妃子,若说刚成亲时心中还抱有幻想,可现在人到中年,只剩下那么点亲情。

幸好建宁帝尊重她这个中宫皇后,对自己所处的一双儿女也是异常疼爱,而夭夭自幼看惯了后宫的争风吃醋异常清醒,从不屑于情爱之事,徐氏对此既庆幸又头疼,只能希望女儿的未来驸马是个拎得清的,让她的女儿顺心如意地过一辈子就好。

日头渐渐移了下来,勤政殿内建宁帝看一眼天色扔下朱批,门外的小太监踱步进来报道:“启禀皇上,延禧宫的人来请,说是贵妃已在梅亭摆下晚膳,邀您小酌。”

立在一旁的总管魏忠贤上前说道:“许是也为了永宁公主的婚事而来,奴才听说林贵妃母家侄子对公主一见倾心,非公主不娶呐!”

建宁帝摩挲着手上的玉扳指,不动声色道:“也不知永宁选驸马选的怎样了,晚膳就在皇后宫中用罢,让贵妃好生歇息。”

魏忠贤点头应道,瞥一眼进来通报的小太监,一扬拂尘,跟在建宁帝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