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村长看着这么多人在堤坝上指指划划,迎上前打招呼,乔景妍开口介绍:“徐村长,这些人是吉水县唐村的,帮我送了稻种过来,顺便看看我们筑的堤坝。”
“吉水县唐村,那可都是会种田的老把式,听说永州府的稻种都出自那个 村子,冒昧请教几位能不能赐教一下种田的好法子。”种田看起来不难,可一亩田想多收几十斤谷子并不容易,大多亩产都是三四百斤,唐村却能达到五六百斤,应该不仅是种子的问题。
唐亦坷也不藏私,走上山坡揭开遮盖的粪窖看了几眼,回到堤坝上说:“等窖里的粪肥完全化开后转到另一个窖兑一半水,割一些艾草剁碎抛进去杀虫,插秧后施一遍,抽穗前再施一次,肥够了庄家才能长的高长的壮,稻穗也会又长又饱满,田里的水不能太多,没过禾蔸就行,这一大片都是新田,最好是去山里捉些田鸡放进去,虫害会少些,稻子抽穗的时候要看勤些,发现有虫害马上用干辣椒煮水晾凉了,用大海碗端到田里,把稻穗浸一下,万一不行就把虫害严重的割了烧掉。”
这是壮士断腕啊,没想到种个田还要有这样的魄力。王春生周子财徐村长三人听的特别认真,还请教了不少问题,唐亦坷都一一解答,尤其是施肥的方法说的很详细,对这大片水田水窖给水排水还提了自己的建议,就在他们交谈甚欢时,一个声音打断了。
“亦坷,别瞎吹了,赶紧上来看看人家怎么整田的,又快又好比我们强的多。”原来是粑田的村民吸引了他们。
几个人议论着争抢着下田尝试,农民对耕种农具都感兴趣,意犹未尽的追着问犁粑是哪里买的,听说泰安县城就有,恨不得马上就买到。
小主,
山脚下男女老少一两百人忙的正欢,有推土的铲树根的锯木头的拣树枝的,十多头牛也在劳作。“徐村长,你们还在垦田吗?”
徐村长笑着说:“趁着现在农闲整一条大路一片晒谷场,山腰上在挖水库,挖出来的土往下推省力刚好也需要,赶上干旱年也能救个急,。”
“水库是怎么样的,我们去看看。”这个村子没有一间砖瓦屋子,茅草屋都是矮小的,却带给了他们新奇事物。
人群一窝蜂的往山上走,乔景妍叫住了唐亦坷。“大舅,听义父说你也想建一家粉条作坊?”
杨松林拜年回家后,问能不能在唐村建一家粉条作坊,她本来就想扩大粉条知名度,番薯家家户户都种,多建几个作坊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降低的成本让利于民,只有让大多老百姓能接受,再多粉条都不愁销路。
唐亦坷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大外甥,我就那么玩笑的一提,不必太在意的。”
“我刚好有增加几个作坊的打算,唐村靠近吉水县城,周边的村子多人口密集,不管是收番薯还是卖粉条都方便,作坊收入你占四成,我四成义父两成。”利润分配明明白白,四成利听着少,要是多开几家就像连锁店,坐着收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