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太爷咳了几声打击道:“买那么大块地建书院,你想想十里八乡的有几家供得起孩子读书。”生源问题很实际,光靠降低束修吸引不了多少家庭。
乔璟妍看见低头不语的义父打起了圆场。“爷爷,如果读书的孩子都指望考上功名,确实很难也没几家供得起,要是为了学识字算数找一份好差事,或许会有不少孩子会来,我们可以请一些手艺人当先生,比如木匠泥瓦匠账房先生大厨,女孩子可以学绣花做衣服,很多很多的不是有七十二行吗?”
杨松林的眼睛冒起了金光,他的认知是考不上功名的才会想找好差事,那得读好多年书,要是识字会算再教一些专术,学的人肯定会多。“焕城这想法实在妙,我这趟回去就着手书院的事情。”
“建书院不要银子啊,还是等我这边有了收成再动工,要是做半拉子缺银子多寒颤。”杨老太爷嘴上埋怨儿子,行动上却是鼎力支持的,这不,买卖还没开张,收益就预支出去了。
下午爷孙俩一起进了牙行,城南的出租铺子还真是只有打听过的那么几家,直接去看老人谈妥的地方,一栋快要倒塌的店铺分有六间铺面,其中有两间连在一起, 卖的是大致相同的吃食,位置倒是很不错。
东家看见杨老太爷热情迎了出来。“老掌柜来了,若是定下来要租,我今晚就把隔墙砌了,明儿就可以搬家伙事过来。”
“这铺子不卖啦?”牙行伙计冷不丁的问,房东连着回答两个卖字。这家铺子在牙行挂了差不多两年,有意向的买主问过后都放弃了。
“什么情况?”乔璟妍问牙行伙计,东家的眼光躲闪,不会有猫腻吧?
伙计小声介绍了一番,这个铺子的老东家曾经也是家业丰厚,三个儿子都已分家,也都有单独的院子和营生,大儿子是长子长孙要赡养父母,就得了这个最大的铺子,老二老三买卖越走越小,没几年就把家业赔光,接着就来找大哥接济,念着兄弟情分一两次无大碍,若是定期索取就受不了,结果两个兄弟合起伙来,不接济就闹,最严重的那次竟然差点把屋子推倒,就这么着老大的买卖也做不成了,那两个兄弟扬言,谁敢买下铺子,就得给他们养家银子。
“这家铺子卖多少银子?”乔璟妍想着是不是可以捡漏,若是值得就顺便收拾那两个无赖。
“四百五十两不还价。”牙行伙计回答,价钱不算贵,就是麻烦事多,
不是说南街的铺子比北街便宜吗?想当初三百两银子就买下竹林苑,真是赚大发了。
杨老太爷根本就买不起店铺,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合适的租下,却是个要卖的铺子,有了买主随时可能关张,想做点小买卖咋就这么难呢?“回吧,铺子咱不租了,过些时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乔璟妍没有发表看法,而是走到后院仔仔细细的查看了一番,前铺后院占地应该有一亩多,屋院整洁水井后面连着六块菜地,菜的品种样式也多,估计食铺的蔬菜基本上出自这里,要不是迫不得已,主人是舍不得卖祖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