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下一站

冷清。

该说是“冷清”吗?

七点的早市,对于以渔业为主要收入之一的本地来说,或许正该是最闹腾的时候吧。捕鱼船从捞起到运至港口市场内的自家小店,总计还不到半小时的、那仍活蹦乱跳的肥美鲑鱼即是老饕们的挚爱。

现买现切,在捕鱼人那对比起曾获得米其林三星的大将也毫不逊色的刀工之下,最简单的一道刺身料理便被盛至早已迫不及待的食客面前。

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生食的,但此时此刻,就算是不喜、不惯生食的外地人瞧着了,也绝对会禁不住地吞咽口水。

因为实在是太美丽了,那纤毫毕现的赤红纹理,就单是看着,便能幻想到那红肉当中堪称极品的丰富油脂在舌尖迸发、融化,便知晓,它无需任何精美瓷盘的铺垫,也无需任何私家调料的修饰——

这极致的体验,那超越唇舌之外的东西,早就被名为「时间」的至高伟力所充满,容不得其他。

窗外银座街道的奢华,光线明暗的刻意调教,高阶层的人脉流通....等等等等,这些被人为设计、约定俗成的东西根本比不上!

比不上那“为了追逐某种极致,在路上所舍弃掉的、所付出的某些珍贵之物”,即「过程」是有着重量的。

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唾手可得,哪有千百公里的迢迢追逐来得沉重?

那限时限地限量,甚至还要看运气才能得到的瞬间美味,便是有如此的重量,便是有如此之纯粹、赤心,不需外物再多加混杂。

但今天,在今时今日今刻,追逐美味的求道之人唯一。

所以,该说是“冷清”的。放在渔人兼老板的记忆中的“他日”里,那可得是人流哄抢而入、硬挤着拼一张区区半米宽的小桌,也必须要现场品尝的鲜食盛况。

是冬天到了,鱼儿逐渐沉入深海,天气也愈发恶劣,因捕鱼条件变得艰难所致的整体市场冷淡?

不一定。

冬天自然有冬天的极鲜可供选择,更别说对于霓虹区域的人们来说一月初的跨年更为传统、重要,市场的需求不仅不会变少变窄,反而是更甚。在这种情况下,港口市场出货量哪怕只是变少了一点,卖的也比应季时期快上数倍。

总之,绝不至于沦落到像今天这样——

整个市场无人走动,仅有区区一人在店内享受着三文鱼刺身的鲜美。

怪异。

该称作是“怪异”了。

群岛地区的极道争霸乱象自然波及到了全境,堪称战国乱世再现级别的程度,也让大部分地区的社会秩序随之崩塌。简而言之,就是正常的钱财交互失去了意义,绝大部分的资源都被牢牢地掌控在了“暴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