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所谓系统

于是他向前走去,靠近了装载着柯西高达的,那更为庞大的圆筒形近地卫星。

一边走,一边朝身后问:“话说,你把‘星星’造的这么大,不会有影响吗?”

“不会,「紫王」家族一脉相传的重力权能被科技还原的程度很高。近二十几年里「帝枢院」虽然暗中挪用了不少经费,但毕竟是中原的「诸王」家族,在各种资源调度方便的情况下,他们对自家超凡传承的‘现代化’进度推得很快。”被问到的邢涵快步跟上并解释道,

小主,

“所以改进起来还算方便,就算是把‘星星’做到这么大,也能放到一个距离地面比较近的地方保证其基础的运转。”

“那也会比原本预计的要高得多吧?”将问我则是不太看好。

原本不到十米的大小现在翻了整整三倍以上,还装着个高达,单看这提升后的重量它就不可能真的“近地”。

“如果你是担心太高了会影响‘星星’原本该有的支援效果,那么我的答案还是‘不会’。”邢涵竖起一根手指晃了晃,像是在否定将问我的狭隘,“将问我,我们不应该为了最初期的目的而放弃后续的可能。小的‘卫星’随时都可以做,做多少都行,但大的‘行星’却是要在最开始的时候预留好充足的‘位置’。”

“你打算再多做一层?”将问我理解了邢涵的用意。

整个「灰骑士系统」在将问我的预期设计里,最关键同时也是最核心的并不是武装本身。真正的“全面”不止是战斗时,还应该是战斗前,真正的危机,也往往不会全部来自于正面。

而想要做到随时随地的“自保”,离不开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即将被放到天上的近地卫星,在将问我眼里才是「灰骑士」的真正意义。

它是眼睛,它是格纳库,它是二十四小时守护重要之人的星辰。

战甲与武器厉害不算本事,能在危机到来时把战甲与武器穿到身上,且一直穿在身上,才是本事。

除了装载有过饱和数量的武装备换件以供随时空降补给之外,搭载有最先进观测系统的「GN-Star」还直连帝国数据库并享有仅次于「皇帝」的最高权限。

在高度现代化的2025年,一切危机在资源充足的数据化管控面前,都不再具备有“突然性”。毕竟所有的危险苗头,追根溯源之下无非是「人」与「地」,而这些都可以用数据量化去推测,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去最坏情况的发生,以此争取到挽救一切的宝贵时间。

这颗星星将会是“效率”的代名词,将问我是这般坚信的。

而邢涵则是在此之上还要考虑得更全面——

“对。我知道你的本意是用近地卫星来进行战地支援甚至是预防危险,可你想要保护的东西这么‘多’,只是一颗小星星的话,恐怕难以庇佑所有人。”

“多吗?”将问我反问,他觉得邢涵误会自己了。

其实「灰骑士系统」是很自私的东西,它所能庇佑的地方实在是很“小”。

“嗯....不多吗?”邢涵这回没有避开视线,而是再度反问。

对视两秒,将问我有些无奈:“整个系统开发的‘钱’可是我自己出的,我也真的只是想给自己开份‘工资’而已。”

“没事,多余的钱我出,我带资入股。”邢涵不怎么在意,好像话里有话。

于是,将问我突然正色道:“你很了解我吗?”

“如果单说‘你’的话,不算了解。”邢涵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可我看得懂‘你的造物’,别忘了我的权能,我能从造物身上读出创造者的真正意图。「人」会欺骗自己,而「人的造物」不会。”

听此,将问我不由得沉默,比起“反驳”,此时心中竟反倒是“好奇”占了多数。

作为特质系灵能者,按理来说将问我才是对自己造物最了解的人,如果说灵能是灵能者双手的延伸,那么特质就是特质系灵能者的第五肢。

怎么会有外人这么自信地,说自己能从其中读出本人都未曾明确意识到的“事实”呢?

将问我感到好奇,便试着去猜测:“你是指高达?三十米的柯西其实代表着我远不止如此的意图?”

“好像也不对。”但第一个推测才说出口,将问我又马上否定了自己,“当初我们虽然从各系列的高达动画为角度,聊了很多有关浮游炮的实现构想,但我们最后都否定了大气圈内高达的设计以及存在合理性。”

“嗯,是这样的。你当时考虑的是《叛逆的鲁鲁修》当中的人型兵器(Knightmare Frame),五米级的机体高度刚好踩在能够镇压武装人类的及格线上,另外,足够娇小也意味着足够灵活,驱动轮以及钩锁的辅助移动方式也更适合城市地形的快速移动。更关键的是,它的驾驶舱设计在背包里,正面交战的时候机体本身就是驾驶舱的盾牌,万一落败了也能有弹出的缓冲时间,对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更加友好。”邢涵接过了将问我的话。

“它的设计明显要比高达要合理得多,高达这玩意根本就是对标宇宙战的。”将问我也附和道,但继续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反而又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嗯....所以你是想用反重力装置来重现米诺夫斯基飞行器?”

把“设计合理性”的条件限制在大气圈内的战斗,以这个为前提的话,柯西高达的设定其实也刚好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