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助理:“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属要模范遵守政策,教师也是国家工作人员。”
庄春山郑重地点了点头,说:“我知道,见到我姐一定会动员她回来,不要东躲西藏了。”
镇长助理:“不要说说而已,要见行动。要把政策讲清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要把道理说明白。”
庄春山说:“我明白!”
谈话进行到这里差不多了,柳沙河村的支书对庄春山耳语:“借一步说话!”
庄春山以为支书要给他说重要的事情,或者贴心话,毕竟柳沙河村两千多人口中村支书是最大的“父母官”,他对村支书还是非常敬畏的,听到这话就随他来到大门外的院墙根儿。
村支书与他拉起了家常:“你在吴河高中教高几?”“处对象了没?”“工资待遇如何?”庄春山的心里头暧暧的,一一作答,他觉得村里头的“父母官”还挺关心他的。
工作人员走了,坐着汽车走了。
庄春山怅然地看着自己的家,这是父母亲辛劳了大半辈子挣下的家业,三间水泥墩瓦房,外配一间红砖厨房和一间土坯墙牛屋。堂屋里一个老式供桌,那是几十年前就有的家具,也是爷爷奶奶传下来的“古董”。供桌两边是两个粮缸,里面盛满麦子。供桌上放着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堂上墙壁正中贴着大红香幅。香幅两边是反映“荣华富贵”和“五谷丰登”的主题画儿。堂屋两边靠墙摆着几把木椅子。老旧的木门后立着一个油漆脸盆架。堂屋上空垂着一台吊扇,张开长长的三片叶子。左边的墙上挂着一个镜装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牌匾。右边墙上垂着一个大大的红色中国结。厨房内一个灶台,旁边立着一个大水瓮,灶前放着一堆柴禾。碗柜是泥巴做的,分两层,中间的隔层是木条,木条上叠放着几只碗。一副白色铁皮桶静静地倒扣在门后。一个红砖的烟囱在窗外斜出了身影。每到烧锅时,时浓时淡地向外吐白烟。
眼前的一切,让庄春山深深地思索:多少年了,农村人的思想里还保留着多子女多福的思想,其实关键于质量。有了孩子不注重培养,就像散养的羊一样,任其自由发展,孩子愿意上学了也就走上了上大学的道路,不愿意上学了也就随便混上几年,然后到南方城市打工了。
院墙处挂了几串晾晒的柿子,铁丝绳上晾晒着一根根煮熟的豇豆。干豇豆用来炖排骨、炖牛羊肉,那是上好的配料。这是柳沙河村的副业,乡亲们普遍种植江豆,然后大锅煮熟再晒干,卖给镇上的贩子,远销到省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