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哪里?这里的“我”,指向的是生命的本体。
“我”是谁?则是在问,这个被我们称为“我”的生命,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生命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假如将超级视角称为“真我”,那么“我”就是“假我”。真我在哪里?假我是谁?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的问法而已。
既然有了“我是谁”的问题,自然也就有了“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问题。
这种追问已经成了人类永恒的追问,只要人类生命存在,这种追问就不会停止。
如果从超级视角的角度来观照的话,其实这些问题都是“陷阱”——一旦掉进去,就像蚂蚁钻进了牛角尖一样,实在很难有出头之日——除非有一天你深刻地了悟到,这些问题的前提条件和问题之核心——“我”,根本就是一个“虚幻的假象”,那时,这些问题才会有被彻底地解决——“我”仅仅是一个假象的话,哪还有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问题呢。
但这还不是问题真正得到彻底解决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在你清楚地照见“我”的虚幻的同时,那么深藏在“我”背后的生命真面目,也清晰地呈现了出来。当这一刻到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已经不再是问题——本来就没有什么问题。
为了让这一刻清晰地发生在我们的生命里——它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于生命和世界的认知,古圣先贤根据这一刻必将发生所需要具足的因缘条件,而创设了各种不同的道路,不同的路适合不同的人,但所有的路都通向那一刻的发生。
视角学,在学习总结古圣先贤以及诸多前辈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探索和尝试开创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方法——观照视角的方法。视角学即是以【观照视角】这一方法为核心构建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体系。
那么,对于【我是谁】【我在哪里】这样的问题,以【观照视角】的方法是如何来观照的呢?
首先,牢记视角学第一法则:一切皆是视角。既然一切皆是视角,那么“我”也不例外。所谓的“我”,唯是视角而已,别无其他。
我是谁?——我是视角。
我在哪里?——视角,永远在当下。为什么永远在当下?因为视角对视界的呈现、感知、认知、觉知,永远在当下。
我从哪里来?——视角,永远在当下,则不从任何他处来。
我到哪里去?——视角,永远在当下,则不向任何他处去。
所以,【观照视角】的方法,其核心要诀即是,将我们生命之核心观为“视角”——永远鲜活于当下、灵动于当下、呈现于当下、感知于当下、认知于当下、觉知于当下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