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也不好说什么,也很少有人去说梁三一家。
因着梁三家,前几年存了些银子,境况好多了。
在村里,能被明面上说闲话的,基本都是村里最穷的。
就这样,高郎中搬去了涞阳县。
搬好家,又来了一趟磐龙郡。
钱二郎的二儿子出生了,没有大办,就请一些比较要好的来吃了饭,热闹一下。
想着,等过周的时候,再好好请一下。
众人皆带着礼品来热闹了一番,高郎中和秦师伯又住了一日才走。
四月底的时候钱叔找沐槐生,说有个铺子很适合,就带去看了一下。
是城东居民区的,一个生活街的铺子。
铺面不小,后堂一个四十几平米的狭长院子,带一口井还有三间堂屋。
另外茅房都修得好好的,灶房小了些。
不在闹市,价格也不昂贵,里头的家具就全送了,最低也是一百八十两。
沐槐生就把它盘下来了,当天交钱办了手续。
又请刘叔找人贴院墙重修了灶房、茅房,一应灶具锅碗买齐全了,二十两不到。
沐槐生给了刘叔二十二两,感谢刘叔的费心帮忙。
刘叔要推辞,沐槐生就提到:
“刘叔,您还是大毛的媒人,后面要感谢的地方还多呢~”
刘叔听罢,就笑嘻嘻的收下了。
进了五月份,贵妇的孕吐基本好了,胎相也非常稳固了。
贵妇就找沐槐生商议,想回京城待产,请沐槐生随诊。
沐槐生笑笑说:
“还商议什么,你现在天天走路都带风,你要是愿意,可以骑马去京城待产都行。
我自是要去的,磐龙郡可没有人给我这么高的工钱~”
把贵妇逗笑得前俯后仰。
沐槐生又去跟钱家道了别,又去与四个丫道了别。
四个丫的变化都很大,大毛已经开始做绣活儿了。
二丫开年来,用心学绣花,已经要出师了。
三个丫还主动,跟大毛学认字、学算术。
沐槐生就给她们买了本三字经、千字文。
让大毛先学,然后教她们,不懂的问刘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