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宴深吸一口气,解释道:“在宗法上,您的父亲的的确确就是慧仁皇太子。追封慧仁皇太子,群臣不会反对,这合乎礼法。但您想册立您的生母为太后,甚至追封您的生父,这在礼法上绝无可能。”
萧憬琛听后,脸色愈发阴沉。他紧握着拳头,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朕若是一意孤行呢?”
郑宴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这条路并不好走。他轻轻摇头,叹息道:“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前朝曾有过先例,仁宗皇帝膝下无子,最终将宗室子过继,使其承继大统,便是后来的明宗皇帝。在宗法礼制中,明宗皇帝便是仁宗皇帝的嗣子,明宗皇帝想要追封生父蜀王,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极力反对。那些日日夜夜,明宗皇帝与朝臣们争论不休,僵持不下,岁月如梭,数年光阴悄然流逝,但明宗皇帝的心愿,却终究未能如愿以偿。陛下自幼饱读史书,这些往事,难道会不清楚吗?”
萧憬琛自然心知肚明,但他心中所念,绝是认他人为父,而是为父王正名。他心中苦涩,眼前浮现起往昔的一幕幕:“父王当年被逼无奈,母妃也因此被牵连,被幽禁在辰王府内,度日如年。还有城儿他们,他们的存在,在皇祖父的眼中,从未被承认过。”
“世人只看结果,从不过问缘由。”郑宴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砸在萧憬琛的心头。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辰王谋反,是事实,罪名已经落在了史书上。书写史书的人只有史官吗?真正书写史书的人是赢家,史书上的记载,不过是赢家的笔下之物。陛下想要改写史书,目前来看,太难了。”
“可这并不意味着以后没机会,不是吗?”萧憬琛冷冷道。
“陛下所言甚是。”郑宴微微一礼。
郑姝懿听闻了今日早朝上的事情,心中早已料到会有此结果。她明白,想要为他正名,追封为皇帝,这其中的艰难,谈何容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午膳时分,萧憬琛与宇文翎一同来到了东宫,陪伴着郑姝懿用膳。饭桌上,郑姝懿轻声道:“琛儿,你如今已顺利登基,母妃也该离宫了。”
萧憬琛闻言,心中一紧,急声道:“母妃,您不能走!”
郑姝懿放下碗筷,神色坚定地说道:“母妃知你一片孝心,但你现在刚刚登基,根基尚不稳固。在这个时候,你绝不能公然与那些老臣作对。”
萧憬琛紧握着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可是母妃,您就算留在这宫里,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儿臣与母妃分开这么多年,儿臣只想在母妃膝下尽孝道。”
郑姝懿轻轻叹息一声,摇了摇头,“有这个心就够了。更何况这皇宫之中,也没有什么值得母妃留念的了。
萧憬琛心中苦涩难明,他原以为当上了皇帝,就可以将自己所爱的人留在身边,可现实却告诉他,这根本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