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了,这李靖怎么老抓着哪吒不放呢。”
“各过各的多好…没准关系还能缓和点呢。”
“是极是极!好好一对父子非要往赶尽杀绝了走。”
……,
这段内容看完有赞同的,也有不赞同的。
“对什么对,说是这么说,你要真这么干了,绝对要被邻里戳脊梁骨的。”
“左右不过是那套: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你的父母,多大仇是不能解决的…的这种话来给你说。”
“但凡你反抗一下,人伦孝道就要压着你了。”
“这才是吃人的本性,反抗不了的才是大多数。”
听完旁边这个瘦弱却眼中闪烁着倔强的男子的话,不少百姓们也是有些无奈。
确实,说归说,真正反抗的起的又有多少人呢。
天幕上的哪吒三头六臂,有着通天本事不还是没有彻底摆脱现状吗?
因此。
不少人都有些意兴阑珊,还说什么,哪吒他母亲救了他,结局不会是又变成相亲相爱一家人了吧。
他们反抗不了,想看点反抗成功的故事也不行了。。。
天幕上的哪吒已经喊着父王,跟在李靖身后了,看起来一派和谐的样子。
旁白也很是欢乐,叮铃哐当的旋律很是抓耳。
这也让那位学子和反驳的人都停下了对骂,两人一个表情高昂,一个抱着头不敢置信。
不可置信的学子:不是吧,我等马上就要决一死战了,小哪吒你怎么就先降了。
你忘了你受过了剔骨之痛了吗?忘了你的反抗精神了吗?
拿起你的火尖枪,再战他个三百回合啊!
旁边飘过的弹幕也是:[ 李靖一直托着玲珑宝塔他不累吗#你真的看懂《西游记》的吗?]
天幕下,明朝时期和读过《西游记》的人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
纷纷表示:“这话说的,我们还能不知道《西游记》讲的什么吗?”
“终于有一本我们也能参与进去一起讨论的话题了。”
“还你真的看懂《西游记》的吗?这什么话?”
“李靖一直托着塔那是他的法器还有排面懂不懂?也是一个标志。”
“就跟猴子的那紧箍咒,金箍棒一样。”
“再说了你们还能比吴承恩本人还了解自己笔下的故事啊!”
“是不是…吴承恩,你说句话啊!”
吴承恩:…(挠挠头)这个…那个…就是吧。。话还是不要说太满才好,我也不知道后世会如何解读呢。
看动画的小孩子也被翻云覆雨,吹口气翻跟斗的猴子吸引了注意力,有调皮的更是往地上一坐,撒娇着也要有这身装扮。
……。。小孩的哭闹声,屁股挨打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啊。
天幕上的李靖突然定住,一长串解释就说了起来:
[ 不要跟我说托个塔有多累行不行?不托塔我在生死蒲就得榜上留名。要让那莲藕作出反应,不然我就得丢老命。]
[ 在哪吒眼里我早就不是他的父亲,当年的削肉剔骨早就了断了父子恩情,又毁他金身断他修行,还是如来赐我宝塔才让他认佛作父。]
[ 明面上我是顶着哪吒父王之名,实际上宝塔才是他的再生父亲,我充其量就是他爹的底座用于代步出行。]
[ 盖伦的{人在塔在}是刚烈之心,我的{塔在人在}却是无奈之行。
有塔我就是托塔天王李靖,没塔的话我喊他亲爹都救不了我老命。]
听完这一长串每句都押韵解释的众人感觉自己跟个文盲似的,《西游记》这么有深意的?确定你们和我们看的是同一本。
也有人拍拍吴承恩肩膀夸赞道:“厉害啊,难怪你写的《西游记》能这么火呢,这都是你的伏笔是吗?厉害,我读完都没看出来还有这层意思。”
吴承恩:……,心里也在嘀咕,他写的时候好像不是这个意思啊,就顺手就写了,哪来的伏笔,漩涡,高级写法之类的。
画面再一转,成了哪吒的视角:
[ 哪吒:托着塔你是父王,脱了宝塔你就是当天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