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抽丝剥茧

“这个……不好说。”程子芩认真地解释道:“原本即便是心肺没有损伤的平常人在突然进入高原地区后也可能会发生‘高原反应’,也就是‘高山病’的。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分稀疏,原本就不太适合血红细胞偏少、载氧能力又低的平原人士和海滨人士居住,如若在适应之前再碰上突然疾病,凶险指数确实要比在低海拔地区瞬间翻上个好几倍的。”

“唔,这样啊。”李承宗叹道,看来他之前能够从青海高原上活着回来,确实是靠的袁天纲的仙力。那么他与他“一命换一命”的交易确实也算公平。

“你问这些做什么?”程子芩不解地问,她想了想,笑道:“太孙殿下何时对医理感兴趣了?莫非是也想学野辞真追随我学医术了?”

“哈哈。”李承宗笑道,依旧没把自己曾经的伤势说给程子芩听。他随便找了个听上去很正经的理由搪塞了下:“孤是在想,如果之前陛下没有同意吐蕃和亲请求的话,孤一定会派兵继续追击吐蕃赞普,届时若要是一路追去了吐蕃高原,那结局如何当真是未可知啊。”

“嗯。”程子芩应道。这也是她那日在太极殿中拦下了想要力劝唐皇李渊拒绝与吐蕃和亲的李承宗的原因之一。

“承宗,”程子芩又唤了声,她抬起头仰视着李承宗的下巴说道,“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皇帝的。”李承宗低下头,看着程子芩诚恳的眼睛。程子芩接着说:“要用‘帝王之道’治国,不要像你祖父一样迷恋‘帝王之术’。”

“嗯?”李承宗有些意外,只听程子芩又循循说道:“陛下若是真相信罗艺会谋反的话,他断然不会留下‘孟氏和罗成’这两个隐患的。而若要说陛下仁慈,那他当初又何必要株连绞杀罗艺之弟利州都督罗寿呢?将拥有兵权之人斩草除根,又放走无权无势的孤儿寡母以博得仁义之名,这种‘又当又立’的做法实非君子所为。我想,罗艺之死一定并非只因长孙无忌和高士廉想要借头上位这么简单,罗艺一定是还知道我们这位陛下不少的秘密。”

“嗯。”李承宗应了声。

“对了,”程子芩忽然又想起什么,她坐直上身,看着李承宗问道,“你那日为何会约罗艺密谈呢?可是发现了什么?”

李承宗看着程子芩不禁一笑,果然,他就知道,在她的脑子中就没有能被她轻易放过的疑问。他梳理了一下思路,从头向她解释起整个事情的经过。原来罗艺是在当年太子李建成带兵平灭刘黑闼叛乱时,与李建成并肩作战的过程中深得李建成的赏识才归于太子门下的。当时与罗艺相处甚秘的还有薛万均、薛万彻两兄弟和程子芩在这个世界里的父亲程名振,而其中与罗艺交情最深的还要属同样归于太子一党的程名振。这大概是因为平叛之战结束后,薛万均和薛万彻两兄弟就随军回了长安,而罗艺和程名振由于分别留守在幽州和营州,离得更近,所以在交际上就要频繁得多。

原本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承宗也不曾关心过这些事的。但玄武门之变当日,唐皇三子同时殒命,当时李承宗还并不知道程子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只是本能地感觉到事情应该不是“巧合”那么简单。恰好在太子薨逝后,太子之前秘密豢养的密探首领长路找到了李承宗,请他接管密探组织,于是李承宗便令密探们继续监视宫城、皇城形式以及秘密查探长安与外地前太子党羽们可有任何异常的举动。直到有一天,密探来报他们偶然间发现前太子一党李艺——也就是罗艺——在太子薨逝后仍与京中有频繁的联络,于是李承宗便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对李艺的探查上,想要以此为突破点来解开唐皇三子同时殒命的内情。

“这就是那日在长安西市里我突然撇下你一个人匆匆离开的原因。”李承宗向程子芩解释道,如果他不再提起的话,她早就忘了这么不愉快的回忆。

“你放心,以后我再也不会在半路上撇下你了。”李承宗认真地向程子芩承诺道,说完又补充了句:“还有,除了要保护你的安全以外,我也不会再因为别的目的而派人监视你。”

“无妨。”程子芩大度地笑道,“说起来,那时的我对你也有所隐瞒,我们扯平了。后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