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长生不老

据圣姑李五戒所言,只要李渊从当下起每日潜心静坐修炼,辅以她用“不老泉水”炼制的丹药,久而久之便可破除寿限以求长生不老,最终得道成仙。原本李渊也只是对其所说的话将信将疑,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态度,只当是修身养性地随便练练罢了,但今日果真如李五戒所言,在这九成宫中果然找到了她口中的“不老泉”,这下李渊便对之深信不疑了。

话说回来,当初如若不是为了寻觅这汪“不老泉”,打死他他也不会选择来这前隋的“仁寿宫”避暑的。一想起当年他的姨父隋文帝杨坚被他的表弟隋炀帝杨广逼死在这九成宫的大宝殿内,李渊就浑身感觉不自在。此番他能亲自来这九成宫一趟,也算是向死而生了。他相信只要从此刻开始,他一心问道,潜心修炼,相信上天仙神一定能感念他的一片赤诚以及念在他这一生的丰功伟绩上准予他羽化登仙、位列仙班的。

数日后,唐皇李渊在离宫九成宫批示的奏书经过快马加鞭的急送,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回了长安城太极宫中皇太孙李承宗的手上。李承宗看完批示后,脸上浮现出难以抑制的喜悦。只要得到了李渊的首肯,“不得无故封赏”这件事就一点也不难了,毕竟他的程子芩那么的有能力,还那么的有才华,就算是让她此刻去规规矩矩地参加一轮科举,考个殿前三甲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承宗脸上一笑,将这本奏书收入前襟。此刻他的心思早已经飞到了“准女尚书”程子芩的身边,后面还剩下的这一堆堆的奏书,如果没有内侍少监王福在一旁的监视,估计他是一本也看不下去了。

“鄯州发生时疫了?”李承宗看见鄯州刺史杜凤举递交上来的奏书,眉头稍稍皱起。

自从上次程子芩自营州平疫回京后,她不仅在京中的太医署、尚药局和药藏局齐头推广了各种常见疫病的防治与管理之法,而且也令太医署牵头督促地方医官医士们同步加强学习以防患于未然。所以,这些年来,大唐国内在降低因时疫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总体上相较于历朝历代来说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这次杜凤举所奏报的疫病之症据说是“豌豆疮”,李承宗一看到这三个字就不免捏紧了拳头。虽然之前承香殿发生“豌豆疮假疫”事件时他并不在宫中,但他现在已经十分清楚在他离开长安的那段时间里,和程子芩有关的都发生过哪些事。虽然那些和程子芩流产事件相关的始作俑者现下皆已伏诛,但从今往后,李承宗也不想再让程子芩接触到任何与她之前流产相关的事情。

“需要传太医监前来觐见吗?”内侍少监王福问道。敢在李承宗的雷区蹦跶之人,不是愚蠢至极就是别有用心。

“不必。”李承宗按捺下腹中的怒气,他尽可能语气平和地对王福说道:“去传太医令前来觐见。记住,”李承宗特别交待道:“此事不许走漏半点风声。”

“诺。”王福应声道,转身下去着内谒者前去太医署传召。

约莫一刻钟之后,太医丞张世一额上冒着微汗赶到万春殿拜见皇太孙李承宗。还没等张世一把气先喘匀,李承宗就让王福把杜凤举的奏书递给了张世一过目。张世一仔细看了三遍奏书中有关于疫症表现的描述,从字面上来看,这次应该不是乌龙事件了。

“太医令呢?”李承宗问道。

张世一擦了把额上的汗,答话道:“太医令家中有事,今日告假,故由微臣前来应召。”

李承宗看着眼前不卑不亢的张世一,难怪程子芩曾多次在他面前夸赞他这位东宫旧臣。能干出放着从七品上东宫侍医不当而美滋滋地跑去太医署当个正八品上医博士,甚是还能一分俸禄不多取地身兼一个位卑事重的从八品下太医丞之事的人,确实不愧是能被程子芩看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