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郑庆都给撤了?连个散官官职都没留?”李渊问道,脸上露出半分怪异的喜色。
“是。”宇文化及答道。“朝中多有议论,尤其是郑氏和崔氏。”
“唔。”李渊点了下头,不置可否。
荥阳郑氏和清河崔氏素来因姻亲关系而关联紧密,这些门阀士族在朝堂上的抱团之势也令李渊困扰已久,只是他一直没有办法或者说没有魄力要去搅动一下这潭池水。如今给李承宗去放手一试的机会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至少若要是李承宗挑战失败后,避开了正面冲突的李渊还可以自然而然的“拨乱反正”,不至于让朝堂出现大的动乱。
李渊想了想,接着又问另外一件事:“那依中书令所见,承乾和称心之事可是属实?”
“这……”宇文士及不好评价,也不敢评价。
“事关皇家颜面,勿让流言一直盛传。必要之时,人亡事了。”李渊面无表情地说道。
“诺。”宇文士及回应道,“臣尽快转告侍中与吏部尚书。那这吐谷浑和亲一事……”
“嗯。”李渊又蹙起眉头,他看向宇文士及问道:“你可知朕当年册封淑韵为‘长洛郡主’是为何意?”
宇文士及虽然对“长洛”两字的含义心知肚明,但为了避免惹上“揣度圣意”的嫌疑,只能摇了摇头,拱手行礼侧耳倾听。
李渊深呼吸一口后说道:“长为长安,洛为洛阳。淑韵是我朝的第一位嫡出郡主,身份之尊贵不亚于公主,也是朕最心爱的孙儿。吐谷浑区区小国也敢来提出和亲?莫非他们是忘了当年东突厥是如何被我朝平灭的。看来朕之前允准慕容顺保留其国号反倒给他们留了不该有的念想。”
“陛下圣明。”宇文士及赶紧反驳李渊的“自责”,道:“如若慕容顺还在的话定能体会陛下怀柔兼容的苦心。只是现下吐谷浑国内政权被一群蛮夷之士把控,吐谷浑威信王欲借我朝威势以助其平复国内动荡,所以才胆敢来求娶我朝长洛郡主……”宇文士及观察着李渊的脸色,接着说:“不如由臣休书一封转告太孙殿下,直接拒绝和亲,打发了那吐谷浑的使者回去便是?”
“哈哈。”李渊突然笑了出来,笑得宇文士及莫名其妙的,过了一会儿,李渊才又接着说:“朕的这位皇太孙主意大着呢。需要朕出手的时候,他自会亲自来请奏的。”
说罢,李渊挥了挥手,让裴静拿来一本奏书递到宇文士及的面前。宇文士及狐疑着接下奏书阅览一遍,脸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说道:“太孙殿下这是想效仿陛下为太医监又新置一个‘女尚书’的官职。只是这程太医监除了在医药之事上颇具先见之外,在其他事务上是否也担得起这‘女尚书’之职呢?”
宇文士及在心里盘算着,如若是给从三品的太医监程子芩再做提升的话,那最低也得是正三品。这样一来她岂不是和他这个正三品的中书令平起平坐了?更何况看李承宗在奏书中的意思是想要把“女尚书”一职直接设在尚书省之下,位在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之下,正四品的尚书左右丞之上,如此的话李承宗不仅在核心议政班底中又多了一个可以依靠的重臣,还给了她一个娘子像郎君一样正式走入前朝太极殿参政的权利。这可和李渊之前让程子芩在两仪殿御前议事的性质相比又更进了一步。封建社会一直男尊女卑,李氏祖孙如此看重和抬举一个娘子,宇文士及实在是猜不透他俩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