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城南医庐第二次紧急会议在程子芩的茅草房内召开,遥想第一次紧急会议还是他们刚刚来到医庐时的那一天。程子芩主持会议,李淳风、秦不爽和都督府医学生与城南小工代表共四人参会,营州录事参军接替营州司马的工作前来与会旁听,这是因为营州司马和阴门换岗前的府兵等“密接人员”已经被营州长史按照程子芩的要求全部留在都督府中予以“隔离观察”。而营州长史本人也作为“司马”这条传染链上的次密接,与家人和奴仆一起正好就地隔离。而不幸中的万幸是,幸好营州司马是个工作狂人,当日在与助教接触完回城北后就一直留在都督府中处理公务,所以所幸还没来得及将可能携带的病菌播散到城北百姓之中。而府兵换岗后也都是回到了都督府中,所以这一次需要隔离观察的人员范围相对来说就小了很多。幸好崔医师和甘医工病发的早,不然再多等上几天,城北的情况就难以想象了。
“所以情况如何需要再等上七日看看?”秦不爽问道,对于“潜伏期”这个概念,他似乎明白了一点。
“是的。”程子芩回答道,“只是这七日也不是干等着,我们需要先做好应急预案,比如万一要是都督府没防住,疫病在城北的百姓间铺开了又该怎么办?还有崔医师和甘医工目前所用的汤药效果也不太好,我们还需要尝试新的止吐和止泻的办法,不然光靠糖盐水一碗碗灌下去,只怕是补得还赶不上泻的快。”
“不若试试以墨入药?”医学生提议道,“以前曾听医学博士提到,只是还未曾实际应用过。对了,在他的那本《天下名医秘方集》中应该就有详细的记录。”
快别提那本秘方集了,程子芩现在想起它就郁闷。要不是他们这些营州医士都那么迷恋那本伪医学教材的话,营州的情况大概率上还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已经烧了。”程子芩说道。先不论这本就是一本需要尽快被无害化处理的传染源,就单说里面所记录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偏方,治病不行,送命倒是不错。虽然这本籍册的作者很有眼光地把程子芩之前的“东宫秘术”也记录在案,但是具体的程序和内容却大都记得颠三倒四、漏洞百出的。日前她草草翻了翻这本籍册后才终于懂了医学博士那句临终遗言“程道医误我”的真正含义,敢情这歪作者造孽的黑锅倒最后却让她来背,真是要多委屈有多委屈,要多不公平有多不公平。公仇加私怨,这本破书她都是留不得的。
“以墨入药?”李淳风重复地念道,思路渐渐变得开阔起来:“以前曾听师父说过,他曾在火山附近寻觅到过一种极具吸附之效的木炭,磨成粉后可拿以来炼制解毒的丸剂。可是营州附近哪里又有火山呢?”
“活性炭吗?”程子芩问,师父怎么没有对她提起过。
“应该是。”李淳风说,“只不过师父称之为‘百纳炭’,制好的丸剂据说可以拿来解百毒,于是师父便叫它‘百纳丸’。对了,”李淳风忽然想起一件事,补充道:“以前秦王殿下告诉过我,就是师父送给他的百纳丸曾经救过他的命。”
“哦?原来是这样。”程子芩心中的疑问今日终于解开了。原来之前秦王李世民误服了太原郡王李承宗为太子李建成准备的断肠草后侥幸逃生,不是因为李世民单纯的运气好,而是因为他吃了孙思邈的活性炭,这才降低了毒药的威力。百纳丸?程子芩忽然想起之前灞桥相送时李承德送给她的那个瓷罐,便立即转身去床榻上取来。
“师兄,你看看是否是这个?”程子芩将瓷罐递给李淳风,李淳风打开了看了看,脸上露出喜色,到:“正是。”
“即刻拿去给助教为崔医师和甘医工服下。”程子芩将一整罐百纳丸递给医学生吩咐道。医学生接下小瓷罐立马奔了出去,李淳风想要阻止一下都没来得及。
“药都给了别人,万一日后你也需要时又该怎么办呢?”李淳风用眼神问着程子芩。
程子芩笑了下,用眼神回答他:“先顾好眼前的人,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们两人的交流有时候像是只需要用脑电波就能完成。李淳风无奈地摇了摇头,只有随她去了。
“对了!我怎么才想到!”程子芩突然一拍脑袋,想起了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声喊道:“蒙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