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擢升尚仪

“南有高昌,北有西突厥,此两国不平,大唐难以久安。”李渊说道。

“哦。”原来李渊更关心的是大唐版图的事,看来曾经唐太宗李世民的雄心也脱不了遗传的关系。只不过,现在东突厥都还没搞定呢,李渊怎么就开始想西突厥的事儿了?莫非在他的心里平灭东突厥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儿了?

“也好。”李渊话锋一转,不再提军务之事,“既然天竺僧人可以来长安,那大唐僧人缘何不可西行?”

说完李渊便让裴静取回程子芩手里的奏章,用赤砂题字“准奏”。

“圣人,”程子芩忽然想起一事,起身行礼道,“臣有一匹宝马名曰‘白龙’,现豢养在北衙由禁军统领常何代为照管。如若圣人允准,还请将白龙马赐予玄奘高僧伴其西行。”见李渊不置可否,程子芩又补充道:“此行凶险,道阻且长,臣仅能赠以宝马,聊表敬意。”

“准奏。”李渊翻开新的奏章,不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精力。“近日太孙可好?”

呵呵,皇太孙之问,虽迟必到。程子芩点点头,汇报道:“有太孙太傅魏徵悉心教导,左庶子王珪从旁协助,太孙的课业进步很大,近日来已熟读《孝经》十八章,并仔细加以批注,相信过不久便会呈递给圣人审阅了。”

“唔。”李渊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也。’奈何世人常只熟知于前半句,却对后半句则知之甚少。如此半通不懂者怎堪千古留名呢?”

呃……李渊这话怎么有股浓浓的指桑骂槐的味道?如果不是这个世界里的李世民早就已去世了的话,程子芩真的很怀疑这是不是被软禁在大安宫里的太上皇李渊在暗戳戳地批判着此刻正坐在太极宫里的唐太宗李世民。

“正好,”李渊忽发奇想地吩咐程子芩道:“你今日便将这《孝经》誊抄两份,分别送去东宫和承庆殿,代朕赐予皇太孙和中山郡王,以作为对皇太孙和中山郡王专心致志、勤勉治学的嘉奖。”

“诺。”程子芩的心中又掠过一万头草泥马,这唐皇李渊真把她当成人肉打字机了。再说要她抄两遍,这到底是在督促自家子孙还是在教育她哦。

话说,自从秦王李世民薨逝后,中山郡王李承乾和秦王妃长孙氏就被李渊又接回了承庆殿,虽然同在太极宫,但一直以来对于秦王的妻儿程子芩实感问心有愧,所以每每在行路中总是刻意回避,一次也没有和李承乾和长孙氏打过照面。可如今李渊却下了这道敕令,令程子芩去承庆殿给李承乾送《孝经》,这不是等于让程子芩去往李承乾“你爹没了”的伤口上撒盐吗?李承乾到底是不是他的亲孙子哦?程子芩在心中翻了李渊无数个白眼,但表面上还是得恭恭敬敬地工工整整地抄着《孝经》。抄着抄着,程子芩在不觉间也发现了玄机,这《孝经》还真是一本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着作,半真半伪,半善半恶,让人赞也不是,驳也不是,将愚忠和愚孝潜移默化在表面上对于华夏传统美德的宣扬之中,真是封建主义统治者想以权欲制下的极大智慧的体现。难怪这些经典孝道的故事既可以看哭诸子,却亦能看笑鲁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