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眉心一蹙,脸色严肃起来,问道:“巫女何出此言?”
李五戒神秘地一笑,端坐正身,笑而不语。直到孟氏屏退左右之后,才缓缓说道:“自鄙人从曹州来到长安以来,鄙人在与神灵沟通之时多次得到启示,示曰‘紫气东来、泾阳孟贵’,起初鄙人一直难以揣明神灵之真意,直到日前在长安街上鄙人与燕郡王妃的车驾擦肩而过,有幸得以一见王妃的尊容,即刻便领悟了神灵的启示。原来这股紫气竟是来自幽州,而贵人孟氏就是您燕郡王妃啊。”
孟氏轻嗤一笑,原来又是一个想靠着吉利话来找燕郡王妃讨吉彩的骗子。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个主动找上门来的巫士了。谁让她家郎君是这长安城外围驻军之地身份最“显赫”,看起来也最富贵的“唐皇故友”呢。相比起长安城里皇亲国戚们的高门大院,想混进他们这个将军府可是容易的多了。想到这里,孟氏传令殿外的女婢入内,准备拿些散钱好打发了眼前的这个李五戒,不料李五戒却推辞不收,她站起身对孟氏道:“王妃这是不信?”
孟氏不置可否地继续保持着礼貌性的微笑。李五戒转而愤愤然,语气有些动怒道:“方才鄙人与燕郡王擦身而过,便再次确认,王妃你之所以贵不可言,乃是源自你的郎君,鄙人今日把话放下,燕王十日内必当龙飞九五。”
说罢,李五戒便又愤愤然转身离开,没留给孟氏任何反应的时间。紫气东来,泾阳孟贵?十日之内,燕王龙飞?这怎么可能?倘若是回到隋末天下大乱之初当李艺还是罗艺的时候,那时的罗艺割据了幽州、营州等地成为了雄霸东北一方的幽州大总管,兴许幽州大总管夫人孟氏还会信了李五戒的这番鬼话,而观现在,李唐王朝已经统一天下近十年的时间,百姓们早已安定下来,当年陆续起兵返隋的各方政权如今已只剩下梁师都一人在大唐与东突厥的夹缝间求生存,在这种情况下还想要唆使燕郡王李艺起兵反唐自立为王与,这无异于是要李艺带着手下的一干将士一起自寻死路。
自从当年唐皇李渊入主长安后,罗艺便主动奉上了幽州、营州的城池奉表归国向其称臣,甚至还在后续三王之争时,先后积极配合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出兵剿灭了夏王窦建德与其余部刘黑闼的大军。也正因如此,罗艺得到了唐皇李渊的亲近和重视,赐姓“李”并且册封燕郡王。但乱世之下,京中帝王又岂容一代枭雄长期盘踞一方。在平灭刘黑闼的反叛之后,李艺便被李渊召回京师长安,拜左翊卫大将军,令其出任天节军统制驻守宜州,直到渭水之盟后,因被朝堂上的门阀士族质疑抗突不力,获李渊保荐而改任泾州刺史,才又带着一家老小和天节军的将士来到这泾阳驻守。
小主,
抗突不力?要不是收到了唐皇李渊的密诏,堂堂能以一己之力平当年隋末涿郡之乱的睿将李艺能让颉利可汗带着二十万东突厥大军毫无阻碍地就摸到了高陵?只是这唐皇的诱敌之计属于绝对的唐廷军事机密,即便是到如今这渭水之盟已经成为历史,但这段历史中的机密部分仍然永不可见光。一来是因为每个皇庭都有自己一套绝密的战略计策不可为外人所知,二来目前大唐还尚需要养民,不可令东突厥颉利可汗察觉自己被算计了而恼羞成怒再来一战,所以,这抗突不力的黑锅也只好由李艺背下了。好在唐皇李渊还算仗义,在朝堂上与门阀士族的抗争中力排众议,不仅没有因此而降罪李艺,还把他从宜州迁到了在战略位置上来说对长安更重要的泾阳,以绝对的“偏爱”来堵住了朝堂上的悠悠众口。因此,燕郡王李艺与王妃孟氏其实是从心底里感激李渊的。只是,今日这个巫女故意前来甩下这么一段别有用心的话,实在是很难不让人多想。
“那神婆走了?”李艺一听说李五戒已经离开便即刻从前厅回到了私室,见孟氏脸上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便开口问道。
“嗯。”孟氏点头,又坐回榻上。
“没想到我这将军府里最常见的访客竟是各种巫卜之人。”李艺打趣道,想尝试着缓解一下孟氏的疲惫,又说:“外头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家将军夫人也是一介无知愚昧的蠢娘呢。”
李艺说完便大笑起来,但过了许久也不见孟氏舒展愁容,便停下了笑声,也严肃认真起来:“娘子可是觉得有何不妥?”
孟氏思索着点了点头,道:“以往的巫卜之士不过是想来骗些银钱,今日这位巫女可不一样。”
“哦?”李艺洗耳恭听。孟氏便将李五戒所说的“紫气东来,泾阳孟贵,十日之内,燕王龙飞”的事说与李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