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长洛郡主。”程子芩拱手行礼,稍作停顿,又赶紧拿出食盒里的美食邀李淑韵一起共享。
李淑韵先尝了一口牛乳糕,软软的,糯糯的,乳香沁脾,她好好地夸赞了一番,却发现程子芩一脸心不在焉的样子。
“找我有事?”李淑韵问道。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儿。程子芩微微颔首,四处看了看,朝李淑韵靠近一些小声问道:“实不相瞒,有很重要的事想向郡主求证。”
李淑韵放下未吃完的半块牛乳糕,用锦帕擦了擦嘴,说道:“你是我东宫的人,又深得我母亲的信任,定然不会害我。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就尽管问吧。”
深得太子妃的信任?程子芩有些迷惑。她以前在东宫时,太子妃郑观音和她可一向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状态,除了公事儿以外,她们甚至没有聊过一句闲话。
“哦,”程子芩应道:“敢问郡主,可还记得年少时痫症发作之前的事?”
“我就知道又是那个长舌妇。”李淑韵嗔道。她又仔细看了看程子芩的眼睛,确实看不出有一点像某些人那样的脏东西,便选择相信她。李淑韵接着说道:“你是想问承宗生母的事儿?”
没想到李淑韵这么干脆,程子芩怔了一下,又点了点头。
“事情还得从我阿耶还没有娶我阿娘时说起……”李淑韵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印证了太原郡王李承宗不是太子妃郑观音亲生的这个事实,但关于他生母之死的细节却是另一个更令程子芩愿意信服版本。
原来李承宗的生母是弘化郡——也就是现如今的庆州——当地一介富商之女,因为机缘巧合结识了当时奉隋炀帝之命镇守弘化郡的隋臣李渊之子李建成。两人一见定情,私下定终身。但由于隋唐重农抑商的思想严重,士农工商商字排在最末,是为贱商,所以,李建成无法给李承宗之母一个公开的名分,只是私下里另置别院安置了她。
没过两年,这位商女便为李建成诞下了长子李承宗,但世人皆知唐国公家的世子“尚未婚配”,所以这次是在父母之命下,很快世子李建成便明媒正娶了世子妃郑观音,以便让李承宗能借郑观音长子的名义认祖归宗。为了不让世人怀疑李承宗的身份,世子和世子妃刻意改小了李承宗的年纪,并借真正的长女李淑韵出生之机,让李承宗以双生子的名义回到了世子府,商女亦以乳母的身份同入府独自一人负责照看李承宗。
为了掩人耳目,李承宗和李淑韵基本上是被雪藏了三四年才得以外出示人。毕竟女童显长,男童显幼,当李淑韵长到三四岁的时候,四五岁的李承宗和她看起来也差不多大。而且在落水事件发生后,李承宗的身体也变得羸弱不堪、日渐衰微,像极了双生之子一强一弱的表现,是以也不易引起世人怀疑。由此可见,李建成为了李承宗这点血脉,当真是煞费苦心。而郑观音的包容与格局也着实不是一般女子可以比拟的。
程子芩不由得在心里为他们大大地点了个赞。在当时的这个时代背景下,这在李建成的心中大概是他能为那个商女做到得最大的程度了吧。但怎奈她还是想不开,自从进入世子府后就日日以泪洗面、哀怨嗟叹。直到李承宗满三岁之后,她便变得更是神智异常、行为诡异,不仅再不像之前那样时时刻刻都把李承宗霸在身边,就连李建成来了也不让其独自将其接走,反而经常时不时地想要抛下李承宗一个人逃离世子府,只可惜每一次她的“出逃”都被李建成派去的人找回来了。这种你跑我追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大唐的建立。
世子变太子,李建成带着全体家眷入住东宫。届时又恰逢太子妃喜怀贵子李承道,为了将养生息,便令“乳母”单独带着李承宗住在宜秋宫。而这东宫就不比从前的世子府了,宫规森严,奴仆众多。所以,“乳母”再想出逃,也真的是插翅难飞了。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下去的,直到太子妃郑观音顺利诞下了二子李承道。
一日,郑观音带着李淑韵前往西池湖边散步时,正巧看见“太原郡王的乳母”投湖自尽。郑观音立即呼救,并且快步冲到岸边,可是身为一介淑女的她也不会游水,只能等着他人来救。此时,从宜秋宫中奔出来的李承宗看见水里的“乳母”哭喊着也跳了下去,而郑观音见状不顾安慰也跟下了水,她一手揪着岸边的草藤,一手死死拽着李承宗不让他沉下去,但他还是呛了水。幸好奴仆们及时赶到,才将郑观音和李承宗都拉了上来。只是“乳母”由于已落水太久,打捞上来时已经完全没有气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