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道:“天佑汉室,备得以都督三州,诸将皆曰不出三年,即可争雄于天下。
备与吕温侯同盟,以青兖豫徐四州之人口、粮田、出产,可聚数十万大军,足以横扫冀幽并三州。
届时必可迎天子还于东都。先生以为如何?”
张昭颔首道:“将军先积蕃植,再兴兵事,此上策也。
然将军据三州而三分其力,青、豫、徐三州皆以名臣牧之,民事一以委之,心不能齐,力不能一,设若外有大敌,内恐生变。
将军虽以参知政事之名介入各州民事,然终须经州牧之手。
此所谓太阿倒持也。将军知否?”
刘备惧然道:“事已至此乎?”
张昭淡淡道:“青州第五文休,世为忠臣,有学识气节,能刚能柔,兼有文武;
豫州徐孟玉,出身将门,拮抗中常侍,击破黄巾,今牧豫州,威名更盛,投之者如流水;
徐州孔文举,刚强忠直,李傕郭汜深忌之,故送之以属将军。
此三公,皆忠直有能之名士,将军能用之,天下皆赞叹于将军之胸怀气度。
凡事有利必有弊,将军专心军事,少涉民政,士民但见将军穷兵黩武,杀其青壮,河间之败,死以万数,心皆怀怨,不见将军颁发仁政,降税减捐,或本将军之议而采用州牧郡守之名,则将军威行于三州,德未行也。
万一再有河间之败,或几方合攻将军,则三州或非将军所有也!”
刘备忙拱手道:“先生明见!我亦惑于此事,昼夜难安!
先生有何计以教我?”
田豫自长安回来,报知李傕郭汜同意刘备都督三州,但把刘备去年送去长安担任将作大匠的原北海相孔融孔文举又派了回来,任命为徐州牧。
孔融这一年在长安上与杨彪等三公并力,下与荀攸钟繇等近臣交接,多次与李傕郭汜等当面争锋,以大义责之。
李郭欲杀之,为贾诩劝住,言孔融有大名,杀之则失士人之心。
李傕忍耐孔融已久,因田豫为刘备求督徐州,灵机一动,把孔融派了过来。
孔融被刘备举荐而走时,虽未与刘备明着翻脸,心中已有成见,认为刘备跋扈自雄,恐非朝廷之福。
朝廷任命第五巡为北海相,来与孔融交接,孔融曾私下对他道:
“刘玄德雄武杰出,不为能臣,必为奸雄。文休兄须得常加劝谏,为朝廷全一柱石。”
前几日孔融到了徐州上任,高调接见州里士人大姓,并计划巡视各郡国,召见郡国守相,阐述大义,激动官民忠君之心,为天子高张声势,以胁李傕郭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孔融的举动让刘备头疼不已。
孔融与第五巡、徐璆皆名士出身,孔融成名更早,深得众士人敬重。
孔融武功不行,并不被众人视为缺点,文治德育,才是士人最为推崇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