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袁军势大,公孙败馁,即便合力短期内也难致其重大损伤。
而曹操则凶顽异常,若坚守不战,恐战事迁延时日,对我军大不利。
如今豫州空虚,不如自鲁国南下,经沛北取梁、陈,对曹操形成钳形攻势,将其困死在兖州。”
刘备心中摇头,关张赵甚至太史皆为名将,但现在所经战事还比较少,缺少大局眼光,但从战争角度,未从天下形势着眼。
比如说关羽取豫州之计前期固然奏效,但陶谦、郭贡甚至刘表怎么想?
若曹操与陶谦、郭贡合力夹击自己,即便因为青州易守难攻而支撑住,也必然陷入战火连绵、无法发展的境地,一旦袁绍腾出手来,大军南下,自己如何应对?
刘备又问一脸沉思、久久不语的吕虔:“子恪有何方略?”
吕虔缓缓道:“虔以为兖州文武相济,上下一心,曹操智略过人,实难图也。
豫州虽虚,经兖州之侧而袭之,战线若缕,侧翼尽皆暴露在曹操、陶谦之前,亦难行也。
北方袁绍兵雄将广,亦难胜之。
若强而言之,陶徐州刚愎自用、自高自大,而其群下面虽附而心未服,其先与曹操结怨,又与袁术生隙,或天所以赐明公乎?
若得徐州,则强齐之势成矣。
唯陶徐州武有臧霸,文有陈登,亦有些阻碍。
但若以难易而论,徐州最易。”
果然名不虚传!
刘备心中对吕虔赞叹一声。
从战争角度,徐州确实是最佳用武对象,但从政治角度,却非良好选择。
刘备刚与陶谦会盟,这个会盟是守望相助、共同进退之盟约,与刘备和曹操刚结下的临时罢兵盟约完全不同,若悍然撕毁,势必大大影响刘备的名声。
刘备既无家世,以前也无传闻于世的名气,三十岁之前寂寂无闻,要是这仁义宽厚、待人以诚的名声失掉,还拿什么来吸引人才?
田豫见众武将都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再次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