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雨微本以为知青们会对这个艰巨的任务有所抵触,但出乎意料的是,当消息传开时,知青们全都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所有人都认为挖了水渠后农场就能种水稻,有了水稻就意味着农场的经济收入会增加,他们的生活条件也会得到改善。
他们愿意为了农场的未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看到知青们如此积极热情的态度,池雨微也有所感染。
俗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既然农场长和连队长对自己这般放心,那她也要好好做事,方能不辜负他们的期待!
农场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灌溉系统的严重缺失问题,这使得农作物的收成往往受制于变幻莫测的天气。
以往,主要的灌溉方式依赖于自然蓄积的雨水,同时从山中引水至蓄水池储存,并结合人工挑水的方式来进行浇灌作业。
但这种传统的方式效率低下,且无法有效应对干旱等极端天气状况,从而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状况,农场场长汪保国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组织知青们共同挖建一条水渠。
这条水渠将把远处的河水巧妙引至农场,一方面可以用来确保农作物的稳定生长,为它们提供充足且稳定的水源;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农场能够开始种植水稻这一重要粮食作物而迈出的关键一步。
汪场长深知挖渠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去年在作出这一决定之后,为了确保挖渠工作的顺利进行,便立即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
首先,早早地就邀请了农业水利方面的专家来到农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场找出一条最为便捷且有效的挖渠路线。
这条路线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水渠的长度,降低施工难度,还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水渠的引水效率和稳定性。
接着,汪场长召集了农场的所有知青,向他们详细阐述挖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