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目光如炬,言语间似有深意,仿若能看穿朱燮元内心深处的隐秘。
朱燮元一时沉默不语,他在官场中摸爬滚打数十载,历经无数风雨,方一步步艰难地爬到如今这令人瞩目的高位。
其间的坎坷与波折,唯有他自己最清楚,他当然明白儒学在这官场之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怎样一种微妙而又关键的存在。
或者应该说,他对儒学、儒生、官场这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看得透彻至极。
他深知儒学于官场,既是晋升的敲门砖,亦是行事的准则与规范,于儒生,则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根本。
凭借对儒家经义的研习与领悟,在官场中谋求一席之地,而官场,更是在儒家思想的笼罩与渗透下,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又森严的等级秩序与利益博弈规则。
他明白其中的利弊,懂得其中的规则,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万劫不复。
他担忧的是,从秦思源嘴里说出这般犀利且毫不留情的批判话语,可见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其手段高超,行事果断决绝,武力更是强横无比,让人不敢小觑。
他是在为以后的儒生担忧,在秦思源这般大胆激进的理念冲击下,儒家在这世间的地位与传承,恐怕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
秦思源继续说道:“做为一个统治阶级,如果让大部分的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出现这种情况,在我看来,这个统治阶级就是不合格的,离他灭亡时刻就已经不远了”。
言罢,他紧紧盯着朱燮元,那眼神似利箭般犀利,仔细观察着朱燮元的面色变化,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波动。
他这并非是有闲情逸致与朱燮元探讨儒学的真谛,亦不是妄图以言语折服这个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家伙。
朱燮元身为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能够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之人,其智慧与谋略自不必说,又怎会轻易被他人的说辞左右,哪里需要他来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