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回乡下,冲他们啪啪打脸!

趁着夜深人静,姜钰偷偷地从空间里搜索关于鲁锦的知识,看到鲁锦的制作过程,妈呀,还真的挺复杂,果然好东西贵有贵的道理。

姜钰记忆力很强,很快就在脑海里把鲁锦的制作步骤给记了下来。

第一步就是纺线,这个要用到手摇棉花机,把棉线条接到快速转动的纺锤上,一圈一圈手摇转动,棉条自动捻了成线。

第二步就是染色,把白色的棉线放进各种颜色的染料水里,用木棍搅动并且加热,让棉线染色固色,再把染好的纺线放在浆糊中使劲儿揉搓,接着穿起来晾晒,直至干透了。

这一步叫作扽线,姜钰脑子里还有模糊的记忆,记得小时候在农村乡下,那些村里的大娘婶子们,经常互相帮忙,各人站在一头,手里扯住成捆的棉线,使劲地往后面扯拽,这样扽出来的线比较结实。

接下来还有经线,闯杼,刷线,掏缯,吊机子等几个步骤,最后才是织布了,双脚错落地踩着下面的踏板,一手往线里面投梭,另一只手在对面接着,接梭后将撑框后拉。

然后手脚配合协调,不断重复这一动作,等到最后一段经线织到缯处,这段织锦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看着好复杂,其实真正做起来,熟能生巧,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就好像人经常重复某个动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肌肉记忆,到了哪一步环节,需要做什么动作,心里自然有数。

就是要手脚协调起来,眼疾手快,李娟是心灵手巧的人,学这个很快。

袁秀英也会织布,当姑娘的时候都学过,织布,做鞋,缝衣服,这些都是姑娘要嫁人的基本技能。

当袁秀英听说姜钰要把老家的织布机拉回来,让她 织这种老粗布来卖,然后给她发工钱,袁秀英激动地不得了。

她没有工作,偶尔靠着到胡同口的手工艺店里干点灵活,穿项链,镶宝石等等,工资低,累得眼睛疼,而且,她这样的身份进去干活,里面的那些老娘们嘴巴都闲不住,看着袁秀英都是默默无闻的一个人,也没有男人过来接她,时间长了,很快就有了风言风语。

“她没有男人吗?没见过男人来接过她下班,看她也不说话,都是女儿过来接她。”

“是啊,听说离婚了,这么年轻就守寡,真是可惜了,”

“长得也不错啊,要不,谁家有合适的,给她介绍一下吧,看着还不到30岁,长得模样也俊,那么多光棍汉子没媳妇呢。”

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调侃,袁秀英本来脸皮就薄,人又内向,坐在那里干活就如同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