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道夫起身缓步走到白麒面前,俯下身子静静凝视着他。
良久,他开口问道:“那请白公子告诉我,老夫该怎么做?”
白麒:“老先生一代贤儒学派魁首,该怎么做想必心中已有盘算,陛下说了,天下儒生未来,全在您的一念之间。”
王道夫直起身子:“太可笑了,老夫熟习一辈子的贤儒,临老居然还要改习新儒不成?”
白麒摇摇头:“老先生错了,非是让您改习其他学派,而是改良贤儒,现有贤儒做派已经不适应大汉国策,
想必老先生也应该明白与时俱进的道理,陛下是个务实的人,处理任何事的过程他不会追究,只求一个满意的结果,
贤儒之中无治国之道,单凭仁政、德治、礼数这几条同样没有具体详细的规划,顶多算是一个概念,而仅仅靠这概念是无用的,
老先生或许可以从这方面着手改进,兴许不久之后,贤儒能再次登堂入室也未尝不可,
在下已经为老先生指明道路,至于老先生是固执己见,还是改良学派教义,这取决于您了。”
白麒自己也不知道,这话也点明了刘策所在前世古代的一个通病。
中国古代文明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在科技建树上,比西方要早上千百年。
但有一个致命问题,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只是产生一个前端后便不再深究,很少有人会去探究理论方面的知识,加上皇权思维先入为主的概念,久而久之便被文艺复兴后的西方全面超越。
说句通俗点的就是,中国古代科技,只要实用便行,至于效率这个概念,直到晚清时期才在民间萌芽。
在此之前中国古代一直就处于一个茧房之内,当然西方也是如此。
区别就是,西方破茧是由内向外而破,东方的茧房是被外力冲击才打开,虽然两者最终都打破了茧房约束,但后者的痛苦是前者百千倍不止。
王道夫:“说的倒是轻巧,但你可知老夫一旦将贤儒改的面目全非,会遭受怎么样的骂名?”
“这就得看老先生有没有这样的魄力了。”白麒端起茶盏,“就如同这杯茶,原本滋味再如何甘香,水凉了滋味肯定不同,唯有……”
然后,将茶水倒在茶盘上,又重新倒了一杯。
“这样喝起来,才算是有滋有味。”
王道夫闻言,看着白麒这般洒脱的表情,缓步回到自己座位上。
王昭絮忙给王道夫也换了杯新茶,又向白麒投去一抹异样的眼光。
“此事,让老夫好好考虑一下,白公子请便吧。”
“那就请老先生早日决断,白某改日再来,不过要快,因为过了本月,在下就要离开京城,怕是无法再帮到您什么了。”
王昭絮闻言,忙道:“公子不是陛下旧识么?难道不在朝中为官?”
白飞:“实不相瞒,在下并非在朝中任职,而是一名军士,今番随军班师回朝,才得陛下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