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风景这边独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现在人家摊上了好机遇,这财气搂都搂不住。”

“听说上边拨了款,是不是李家庄的干部去上边活动活动了。哎,我们村可缺个这样的带头人。”

“可不嘛,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一些人随声附和道。

这几日,关于李家庄登上热搜之后的闲言碎语,都可以做一期专访了。

可天成顾不上听这些,他还有要紧的是需要安排。

这几天,他和一样肩负政治任务的其他村长相互商量着一些细节。

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正午的阳光还是温暖的,屋里倒有些清冷。天成家的小院里,俩人坐在门前的柿子树下,喝着茶。

古村落的村长成浩,这会正和天成面对面坐着,传授着经验。

成浩,一个30来岁的小伙子,人很干练。成家在村里是医学世家,太爷爷是赤脚医生出身,到他父亲这代一直行医,并且规模逐渐扩大,成家的骨科治疗远近闻名,尤其是那一剂止痛膏药远近闻名,每天的病号络绎不绝,成家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能说,祖上积德。

到了成浩这一代,单传,父母更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高考填志愿,无一例外的都是医学。无论成浩是否反抗,最后还是被送到了医学院校的大门。

虽然不甚情愿,好歹三年大专读了下来。

在别人还在为找工作发愁时,他已经成为家族骨科医院(两层小楼)的中坚力量,还被发展成为党员。

没过几年,村委会选举,成浩不费吹灰之力,一战成功。

毕竟,在农村,常年驻家的,家世好、又年轻、有能力、有学历的青年小伙凤毛麟角。

天成和成浩相见恨晚,虽然相差了五六岁,但二人一来二往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乡村工作更是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天成也把对方当成了新时代的“战友”。

“成哥,这次我们并肩作战。灯盏这块,你们在管理上下些功夫就行了。为了效益的最大化,多增加些有特色的小吃项目,现在年轻人出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