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信任的种子

“对呀!以前咱们交的税,都不知道去了哪儿;现在倒好,不但能看到粮食,还能有官员亲自到地里帮忙!”另一个村民接话。

刘恒点点头,语气坚定:“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才是国家的根本。陛下一直挂念着你们,也希望你们能过上好日子。”

消息通过玄卫传回京城,崇祯在御书房内详细翻阅了卷宗,心中倍感欣慰。然而,他并未因此松懈。他清楚,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百姓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巩固成果、防止地方势力反扑,更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叶知秋步入御书房,带来了一份新的统计数据。他将数据放在崇祯面前,简洁明了地说道:“陛下,根据最近的统计,灾区的恢复速度超过预期,但粮仓的储备尚不足以应对明年的灾害风险。此外,部分地方士绅仍试图干扰百姓自发组织的行动,需加以防范。”

崇祯点点头,眉头微蹙:“百姓的主动性难能可贵,若因此遭受士绅压制,便会削弱他们对朝廷的信任。”

“微臣以为,可以加强宣传,直接向民间传播朝廷的政策。通过以官员为核心的宣讲团,将陛下的旨意传达到最基层。”叶知秋提出建议。

崇祯略作沉吟,缓缓说道:“你说得对,但仅仅依靠宣传是不够的。玄卫和督察司必须联手行动,彻底肃清那些试图破坏改革的势力。否则,百姓的信任将无从谈起。”

夜晚的御书房静谧无声,烛光在风中微微摇曳,映照着崇祯的侧脸。他坐在书案前,手中翻动着一封来自河南灾区的百姓书信。信纸微微泛黄,上面字迹工整却带着些许笨拙,显然出自一个不太擅长书写的农民之手。

“陛下:我们一家感谢朝廷拨粮赈济,救了全村百姓。小民不识字,这信是村里的教书先生代写的。听闻高产稻还能扩大种植,我们都愿意出力,请陛下放心,百姓们一定好好种地,不让朝廷失望。”

读到最后一句,崇祯的手微微一顿。他看着信纸上的字,眼神逐渐柔和下来,心中却翻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些朴素的话语,带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他感受到改革背后的真正意义——这是百姓对他的信任,是他们用生命寄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