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权力的交锋

“锋利的刀?”崇祯暗暗思索,目光冷了几分。

他清楚,温体仁虽然能力卓越,但其一心为皇的忠诚中掺杂了太多的私心。为了打击异己,他甚至不惜牺牲国家的整体利益,将东林党当作目标全面压制。这种手段虽然短期内能巩固皇权,但长期来看,却导致朝堂分裂愈演愈烈。

“崇祯需要这样的首辅,但也被这样的首辅所牵制。”他叹了一口气。

他明白,温体仁是他手中一枚可以利用的棋子,但绝不能完全依赖。温体仁可以为他削弱东林党的势力,但如果任由他独掌大权,大明的内阁恐怕会变成一个只听命于温体仁的权力工具。

“既然历史给了我这个机会,那这一次,我不会让温体仁成为党争的火种。”李辰冷静地想着,眼中闪过一抹决然。

他意识到,温体仁既是利器,也是隐患。他必须在利用的同时,时刻警惕,确保这个“刀”始终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反噬皇权。

“温爱卿说得有理。”崇祯点点头,却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站在右侧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

“这不是水太凉头皮痒的虞山先生么,”嘴角浮现一抹冷笑。

他很清楚钱谦益在历史上的评价。作为东林党的重要人物,钱谦益以博学和文采着称,被誉为“江左三大家”之一。但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却远不如文坛那般受人尊敬。尽管钱谦益自称忠君爱国,但他的立场却常常因利益而摇摆不定。

回忆起历史中关于钱谦益的记载:在明朝覆灭后,李自成攻入北京,钱谦益投降了大顺政权。然而,当清军入关后,他又迅速转向清朝,出仕成为礼部侍郎。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成为后人批评他的重要原因。

“风骨尽失,背信弃义。”崇祯喃喃自语,目光冷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