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媛媛在爸爸谈公事的时候,就会乖乖在一边听,不去打断爸爸的公事。
这个事关好朋友毛若歆,她在姑姑走了后问郑卫东:“爸爸,歆歆要下乡了呀?我才刚找到一个好朋友,以后就不能见面了。”
郑卫东安慰傻闺女:“媛媛,好朋友不会因为距离远了就不联系了。你可以写信联系她,时间也不是问题,好朋友会互相理解的。”
“你的朋友明显有自己的追求和谋划,你也应该好好努力,跟上朋友的步伐,不然,以后早晚会分开,因为不同路了。”
郑媛媛不再低落了,“我知道了,爸爸。歆歆是个志向远大的人,我也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和朋友一起前行。”
郑卫东看着自家闺女上进了,还明白事理了,特别欣慰,摸了摸她的头。
“媛媛一直很棒,爸爸为你的想法而感到骄傲。加油,媛媛。”
郑媛媛对爸爸比了个小拳头,意思加油。
1974年7月30日,上午。
毛若歆去了街道办,问下乡的事情。
郑主任眉开眼笑地说:“歆歆,事成了,在走手续,下午就好了,8月1号你就可以走了。”
毛若歆给郑主任一个大拇指,“郑主任,就是厉害。接下来需要我配合的,您发话就行。”
郑主任直接说:“今天上午,你就开始配合宣传吧。首先,我们会和平市官报联手报道你的事情,然后在平市开个宣传会,你来发言下,后面就没事了。”
毛若歆没有问题,这比想象中的简单太多了。
上午,平市官报开始刊登毛若歆作为时代青年下乡建设农村的事情,夸赞毛若歆是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平市的人看到这份报纸时,惊讶极了。
国家政策是让下乡,但是大家都抱着侥幸心理,想在等一等。
毛若歆这名气,发生一点啥事,就格外引人注目。
她带头下乡,意义不一样的。
其他年轻人看到她的事情,也在考虑下乡的可行性。
在城里没有工作,也没有粮食,靠家里,其他亲人就会口粮减少,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