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日,贺宣就不出门了,庄子里要买菜日用品这些都让小竹和有粮去城里,自己专心在家研发毛线制品,抽空也关心下屋后的化粪池进度。

杨李氏和小巧的手艺,一直在进步,能熟练的织出围巾,就是一根线,不停的往下织出来的一块布,没有了洞眼,松紧合适。

却被难倒在一个地方,就是贺宣说的毛线袜,是圆形的,两根棒针怎么织出一个圆,杨李氏试了好几种方法也没成功。

贺宣提出,要是织成一块布,中间多,两边少,再用毛线缝起来,可不可行。

两人就开始尝试,主要是毛线的针数,中间多,两边少,这个要求太模糊,多是几针,少又是几针,十针还是五针,只能一点点尝试。

不过多做几回,就摸出感觉,织出一个菱形,缺了一个角,再用把两边缝起来,缺的那个角就是羊毛袜的圈口。

做出来成品,罗家旺很是高兴的去找贺宣。

这时正在书房抄书,买来的几本注疏贺宣看着也觉得不错,就把一些观点,写到自己的本子上,方便以后翻看。

得知羊毛袜子做出来了,跟着罗家旺一起去前院验收成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一次织出来的袜子有些粗糙,圈口收的有些小,脚踝部位却放的太大,尺寸还要改进,不过有了成品,剩下的慢慢来,还是要庆祝下的。

贺宣作为主家,当即表示道,“杨嫂子做的很好,大家都辛苦了,今晚杀只鸡,犒劳大家。”

一时间库房的几人笑容满面,有肉吃,当然高兴了,杨李氏和小巧继续织羊毛袜,争取的袜子的尺寸,每个地方的针数调整好。

贺宣带着罗家旺出来,在前廊下说道,“既然毛线已经做出袜子,等大家熟练了,就能织出衣裳裤子,要是卖钱的话,家中的羊毛羊绒肯定是不够的,家旺,我准备派人去牧场收集羊毛。”

“小人不才,愿为先锋。”罗家旺言简意赅的表明自己的意愿。

“很好。”贺宣拍拍罗家旺的肩膀。

两人边走边说,羊毛和羊绒的价钱,大概要收集多少羊毛?如何运回来?这些都是问题。

讨论了半个时辰,确定让罗家旺带队,高卫和马勇跟随,三人去牧场采购,贺宣会把银钱放在田庄里,老杨负责保管,等第一次羊毛运回来后,罗家旺判断出一次能带回来多少羊毛,支取下次的银钱。

把一整个金锭都给罗家旺,贺宣也不放心,就让两人相互制约,而且罗家旺要是不小心丢了,可真没地找去,减少数额,分摊风险。

老杨的身契还在贺宣名下,跑也跑不掉。

等自己回来也正好检验下两人的忠心,大家的相处时间不是很长,自己是要重用这些人的,要是忠心不足,以后有了二心更加麻烦,一锭金子贺宣虽然心疼,还承受的起。

作为主家,就要培养出心腹,让手下的人去干活,不然自己累死累活,挣的钱给谁花。

每日下午,谢端都会来找贺宣,两人也没啥事,就是在一起看看书,聊聊天,指点指点贺宣的字,谢端的书法大气飘逸,怎么看都觉得好。

过去几日后,家里的化粪池开始砌砖,大约两日就能建好,等这边好了,贺宣也要回乡了。

庄子上的事情,交代了老杨和赵林许多,老杨负责整体的开支,银钱这些都留给他保管,跟着小竹学记账,家里的账本跟外边有很大区别。

赵林负责田地的事情,还有庄里人的沟通,不管是邻里矛盾还是夫妻闹别扭,都是去找赵林调解。

除非赵林沟通不了,再跟老杨商量,要是事情严重到老杨也不好决定,就去找谢华他们,不过贺宣也交代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去打扰。

然后就是入冬的准备,贺宣担心自己回来的晚,京城这边冬日来得早,柴火,蔬菜,被褥都要秋日里准备好。

还有火炕,之前想盘炕的,但是庄子上的事情一直没停过,夏日里一张席子就能睡,冬日里还要检查烟道这些,下人的屋子也要加些火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