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宣的号房在丁排中间的位置,进来的时候没有看到面熟的人,检查了一遍号房,发现这间的里面也有点透光,在心里暗想,希望不要下雨。
擦木板的流程贺宣已经熟悉了,撕下里衣的一片,把木板都擦干净,放好,考引放在桌上,等着官兵待会儿来发笔墨纸砚。
这些东西当然不是免费的,在报名的时候,就交了一两银子的费用,包括伙食费。
据周夫子说,考场的伙食不会很好,但还是要多吃些,错过这一顿,饿了没有东西吃,只能等到下一次放饭。
辰时,太阳已经出来了,官兵先给考生发了早饭,很简单的一个馒头,一碗粥,连个配菜都没有,贺宣起床的时候吃了早饭,过了这么久,也有些饿了,把馒头和粥吃完。
官兵收走碗后,给每人发了一竹筒水,这是可以喝的,也要用来磨墨。
温度上升,贺宣进来的时候穿了五件单衣,现在就有些热了,脱下两件,放到木板最里面,闭目养神。
第一道钟声响起,代表院试要开始了,所有人不得随意走动,考生踏出号房,即视为作弊。然后官兵就开始发放文房四宝,每人两只笔,两张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道钟声响起,开始发考卷。
第三道钟声响起,考生可以打开考卷,开始做题。
拿到卷子已经巳时了,贺宣吃完早饭就先去了趟茅厕,第一日,茅厕还算比较干净,考试中间尽量少喝水去茅厕。
第一日卷子上的题目很多,前面是帖经,就是默写四书五经,然后是策问,杂文,贺宣算了算时间,申时交卷,共有三个时辰,还是有些紧张的。
先把前面的题目做完,这些贺宣还是有把握的,四书五经几本书都读的滚瓜烂熟,大部分帖经题都是空出前后的句子,根据中间这一行,补全文章,不能有错漏。
说难不难,说容易也算不上,县试的帖经中,出卷者还会出些众所周知的语句,如“居是邦也。”
这个句子前面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种的基本算是送分题,府试这里,出的一句,大多是,“丈人曰”“子张曰”,这个难度就直线上升。
不仅要答对,还要看看是不是这一句,不然字数不对,也算错误,除非对文章非常熟练,不然总会有些疏漏。
贺宣就被一道题难倒了,只有最后两个字,“哀哉”,让人填写前面两句话。
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到这是哪一篇文章,要是把四书五经都默背一遍,肯定能找出来,可是时间来不及,只能先空着,把策问写起来。
策问不出所料,题目出自论语,贺宣一遍磨墨,一边思考,如何破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为政篇,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孔子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学习,其中的深意则是,学习和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经过长久的坚持锻炼,把言行和思想融合,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贺宣提笔开始破题,圣人所以至于道者,亦惟渐以至之也,这里的圣人是孔子,孔子成为圣人,是因为渐进积累,这句破题正好应和了这一章的意思。
破题写得好,后面就好些一些,接下去,学之不可以骤而化之,不可以助长也,借用孔子的经验,仔细描写了学习是需要长久积累的事情。
借用《史记》的典故,出见纷华,入而闻道,写道,是以继之以定守,而纷华之变,盛丽之陈,盖有所持而不可挠也。
文章写到兴头上,官兵开始发放午饭了,贺宣灵感涌现,一打断,就抓不住了,忽视周遭的环境,先把这篇文章写完。
写完这篇文章,已经午时三刻,大部分考生都吃过了,贺宣把纸张整理到一旁,午饭是米饭,两个菜装在一个碗里,炒鸡子和炒白崧。
饭菜都有些凉了,鸡子被白崧的汤汁浸泡,卖相更差了,可考场容不得挑挑拣拣,这个时辰,官兵已经开始收碗筷了,顾不得冷饭冷菜,贺宣扒拉了两口。
最后把菜倒入米饭,搅和搅和,混个肚饱就行了。
吃过午饭,贺宣站起身,在号房活动活动,扭扭腰,拉伸下筋骨,坐了一整个上午,腰酸背痛的,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