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人见皇上这会儿默不作声,皇上对他们在朝堂上的争论位置与否,他只是像看热闹似的,置身事外。
苏大人心里就已经断定,皇上不表态,只是静静的看着,他这是在看热闹呢。
皇上在看他和令一夫针锋相对,在看他俩人之间的嘴仗呢!这个时候,无论谁再说什么,再说多少都无用了。
苏大人就心想,不如自己也闭嘴吧,多说不如多看,静观其变。
因为这个时候,苏大人已经在心中有了自己的判断,皇上这次是非跟着造办处,跟着自己出宫去外面看看了。
朝堂之上,不能冷场,站在令一夫身后的大臣们,三三两两的还有几个人站出来说话。
他们表达的意思,无非还是他们这支队列想表达的意思,也是令一夫坚决主张的,这个时候,皇上还是哪里也不要去为好,在皇宫待着就是最好的选择。
苏大人身后的大臣们,也不断的有人出来表态,意思当然是极力迎合苏大人主张的,强烈建议皇上出去看看的。
一队让去,一队不让去,两方都互不相让,气氛一时剑拔弩张。
反倒是那个引得双方争执不下,抛出主意的人,这会倒是没有任何表情的。
说来说去,皇上不发话,皇上不做定论,他们争来争去,争到最后似乎都说累了,也都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皇上不说话,群臣也都说累了说乏了,朝堂之上便又是陷入沉寂一般。
只有在这个时候,坐在龙椅上的皇上,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九五至尊,才真正体验到了无上的荣耀和威严感。
任凭你们聒噪的七嘴八舌,就算你们说破了天,不还是要等着我来拍板,到最后听我的旨意吗?
皇上心中一阵狂笑。
但他还是那样的平静,平静的对朝堂之上的群臣说:“此事再议吧,今天就到此结束,退朝。”
听完皇上下达这样的旨令,令一夫的心里有些失落。
因为,他比谁都明白,今天,皇上在这样未置可否的情况下退朝,事情没有一个定论的情况下结束,等到下次再议时,事情往往就是朝着自己反对的那个方向去了。
令一夫这样想,并不是无中生有,过往很多事情的发生,已经多次证明了他的猜测。
如今,皇上退朝,事情没有定论,苏大人那边岂能善罢甘休?
令一夫对今天朝堂之上争论的情况,心里自然是不抱希望和想法了。
与他相反,苏大人听到皇上要退朝了,他一直半吊在半空中的心,却一下子放下来了。
只要皇上还没有在这件事上表态,还没有定论,他苏大人就能让事情向着他希望的方向去发展,他还是相信自己有这个逆转能力的。
一切都在变化着,一切都有转机。苏大人这么想着,脸上一直僵硬的表情也变得放松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皇上退朝,他身边的魏公公也一步三趋的赶紧走上前去。按照惯例,这个时刻皇上退朝后,他是要去宫中处理政务的。
但很明显,皇上今天可不想去劳心费神的去处理政务,他径直的往前走着。
跟随在皇上身边多年,魏公公这点眼力劲儿还是早就历练出来了,他早已经从皇上兴冲冲的神情中,猜到了他想到后宫去。
魏公公放慢了脚步,他走近了皇上的身边,低着头低声问道:“皇上,您是想去......?”
皇上连一点迟疑也没有,他的脚步也没有停下来,皇上边走边说:“去昭妃那里。”
魏公公心头一怔,他依然低着头半佝偻着腰,慢慢走着。按照往常,皇上说去哪里,魏公公一声允诺便要起身在前面带路。
但这个时候,魏公公仍然半低着头没有动静。
显然,皇上已经注意到了魏公公的变化,他看着他问道:“怎么?昭妃她那里不方便?”
魏公公仍旧低着头,他低声赶紧回应道:“没有不方便,只是...... 皇后那边......等待皇上多时了。”
皇上听完魏公公的话,眼睛在别处看了一眼,便又回到魏公公的身边来。
魏公公听见皇上低声说道:“皇后那里......改日再去,还是先去昭妃那里。”
魏公公听到皇上如此发令,便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他低头诺了一声,站起身子在前面走,引着皇上朝着昭妃住的长春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