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眼神依然冷漠,他看着群臣们,心中却在想着自己的心事。他知道,这些群臣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他们并不是真正关心国家的安危,他感到一阵无奈。
又到了三月开春时节,也到了宫中每年这个时候,要到江南采办丝绸的时节。
往年,每到这个时节时,总是由造办处一路下江南去,要去把皇宫一年所需的丝绸、绫罗绸缎这些都采办回来。
当然,这些年每次造办处外出,都是由苏大人带队前往,苏大人在这件事情时,往往并不只是负责采办丝绸这一件事,而是身兼多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不但是造办处负责采办绫罗绸缎的苏大人,更是肩负着皇上的吩咐和期待,在他一路下江南之际,一路打听哪里有奇珍异宝,哪里有让人惊奇,眼前一亮的奇闻轶事,苏大人也都一一记在心里,这还不够,他自己准备有厚厚的一个本子,专门在上面记载一些奇闻轶事。
苏大人一路下江南,可谓是一路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思还时时处于留意观察状态,
一时一刻都不会懈怠,真是走出去一趟,真正做到了身兼数职,做了几样事情。
因为苏大人的眼里,只有皇上一个人。皇上喜欢的,他千方百计也要为他找来。能让皇上龙颜大悦的,他苏大人拼了命的也要去找寻到。
皇上对这些奇珍异宝和奇闻轶事的喜爱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苏大人将每一个宝贝和每一段故事都深深地记在心里,一路上为了找到这些宝贝和故事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当然,苏大人出访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皇上物色一些绝世美人。皇上的后宫佳丽三千,但是一个男人的好奇心和贪图新鲜感的心思是永远无法被满足的。他渴望拥有更多的美女,无论是皇宫内的还是皇宫外的,他都想要她们来到自己的身边。
造办处每年下江南采办丝绸,年年都是如此行径和模式。长期以往,下江南沿路城市的官员们就对苏大人的到访,心知肚明。
更何况,各路官员们都是人精,眼睛鼻子可是谁比谁都更明亮,都更灵敏呢,大家也都非常清楚,苏大人是谁?他可是当今圣上身边炙手可热的大红人,皇上依赖他,信任他,他在皇上跟前替谁说上一句话,那个人就得飞黄腾达一飞冲天不可,他要是在皇上跟前说了谁的不是,那个人特定就得倒霉。
这样的大红人如今离开京城,因为公务到了地方上,这还不是表现自己,为自己挣个眼数,铺路搭桥的绝好机会吗?
大家也都非常清楚,苏大人以往每到一个地方,他关注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哪里有些稀世宝物这些,他喜欢收集这些带回京城去。
既然苏大人在这些事物上挪不开眼睛,于是,于是,各个地方,各个城市的官员们便也投其所好,想着法的遍寻城市里的奇珍异宝,各个地方哪里有些宝物,哪里发现了绝世佳人之类,也都不会藏着掖着,都是早就归置好,擎等着苏大人路过呈送上去呢。
只有那些不愿意奉献出来的,又被苏大人知道了,才会动用强迫手段夺取过来。
今年造办处除外,又多了一个任务出来,这个任务是皇上自己带来的,今年,他在朝堂之上明确的提出来,他要跟随造办处一起,微服私访下江南。
皇上正端正的坐在龙椅上,他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他看着前面,静静的看着朝堂上乌泱泱站立着的一片群臣。
只听见皇上发话了,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底气十足。群臣只听见皇上用低沉但洪亮的声音说道:“朕今年也有这个兴致,想跟随造办处一起,到江南走一遭。沿途也看看朕的臣民过的百姓生活,了解一下各地的民风民情,这是主要的,其次,还因为......”
皇上故意停下来,他快速的用眼扫视了一下朝堂上的群臣,只见他们个个面无表情,在听起皇上的想法和打算后,似乎都陷入集体的思索时刻。
皇上不理他们,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呢,还因为朕近来心思有些积郁,朕也想出宫走走看看,趁此调养好精神,蓄养精力,以更好的处理政务。”
皇上说得郑重其辞,冠冕堂皇。但众群臣心里其实个个都十分明白,皇上这是在宫中又待腻了,这又变着法子的想往外出呢。
朝廷之上的大臣们,大概人人都非常清楚,当今圣上可不是像他父皇那样的人。
他从来不喜欢循规蹈矩,这或许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他总是渴望突破常规,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他的思维方式独特,常常能够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如今,他已经坐在了皇上这个位置上,但他深知,这个位置并不是他追求的终点。他更希望能够利用这个位置,去推动国家的进步,去改革那些过时的制度。
他明白,作为一国之君,他应该遵循祖制,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治理国家。但他也清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国家不断发展。他不愿意被那些条条框框所束缚,他想要做的,是打破常规,去探索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