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咬碎牙往肚里咽

第二日,李康平回了趟李家庄,很快李东荣和柳氏就带着媒婆去了钱府。

没几日,县里就传出了钱教谕的千金和李康平定亲的消息。

书院里熟知李康平的人,不由得抚掌大笑。

“和远知相比,咱们远远不如呀!”

李康平的字是远知。

“这是为何?”

“嘿嘿,为了这秀才功名,远知是连猪食都愿意吃呀!”

众人顿时又是嘲讽又是羡慕,一时间李康平在书院里“风光无限”!

昨日王桃花已从铁铺把铁桶铁勺子都取回来了,不得不说,这唐大龙的手艺真不错。

那桶打磨得很光滑,两侧的把手还细心地包了一层麂子皮,这样就不会烫手了。勺子也跟前世的豆腐勺子几乎一样。

想到牛车颠簸,王桃花又去找吴长水按着桶身帮忙做了一个木框,这样把铁桶放在木框里就固定住了。缝隙里再裹上一床破棉被,就可以保温了。

昨晚王桃花仔细盘算过,这一斤豆子磨成浆水大概可以做二十碗豆腐脑,这一桶大概能装二百碗。

深思熟虑后,她决定每天就做这么一桶,一来两边来来回回太过辛苦!二来吃不到才是最好的,搞个饥饿营销,生意才能做长久。

“姐,豆腐脑咱们卖多少钱一碗呢?”

“我算了下,豆子一文两斤,也就是每天才用十斤豆子,才五文钱。就是那细糖贵些,二十文一斤,每碗一勺子糖大概可以用在三十来碗,也就是每碗糖的成本在一文钱。再加上咱们烧柴火,卖的力气啊,咱们就卖五文一碗。”

“啥,五文一碗!?姐,那肉包子才二文一个,有人会买吗?”

刘冬儿有些担忧。

“二姐,你放心,这豆腐脑可是只有咱们家有,又那么好吃,肯定有人买。”

王桃花想了想:“冬儿的话倒提醒了姐,咱们这县里能吃的起五文钱一碗的豆腐脑的人还是有数的,所以咱们要选个好地方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姐,你想到那里卖嘛?”

“嗯,咱们去县学门口卖。”

这平川县学在附近几个县里颇为出名,只因前朝考出了一个状元,所以其他县的学子也会来求学,粗粗算去也有六、七百号人。这年头,能去读书的大部分家境颇为殷实,加上年轻人消费观念强,那县学门口绝对是摆摊的好去处。

“好,那咱们就去县学门口卖豆腐脑。”

一锤定音,王桃花打算后日就去卖豆腐脑。所以现在她把十斤豆子清洗后,泡了下去。

“姐,姐,这苦槠子还要吗?咱们已经泡了八、九天了,我每天都给它换了一道水,颜色好像更白了些。”

王桃花一拍脑门:“哎呀,咋把它给忘了。要,要,当然要,这个可是个好东西。”

等王桃花拿起一颗捏了捏,已经泡的松软了,里面的淀粉已经浸透出来了。

“嗯,泡得恰当好处,可以磨浆了。咱们现在不缺粮,就拿它做苦槠豆腐。”

“姐,就跟做豆腐脑一样吗?”

“倒是没那么麻烦,来,咱们现在就动手磨了它。”

很快,那苦槠果仁就磨成了糊状,比豆子的浆水要黏糊很多。

然后用纱布过滤渣渣后,王桃花往锅里添了水:“少安生火。”

等水煮开后,把苦槠浆倒了进去。王桃花开始不断搅拌,不然很容易糊锅烧焦。

等到锅里的浆水变成黏稠状了,倒在盆里放凉就成为了苦槠豆腐了。

“姐,这就好了!?”

王少安看着这一大盆棕色的黏糊糊的东西,还散发着一股奇特的香气。

“还不能吃,等它凝结了,再得用水泡个一天,不然那苦味太重了。”

“吃这个可真麻烦呀,前前后后要十天呢!”

“好饭不怕晚,等你吃的时候就知道值得了!”

果然大半个时辰后,那棕色的浆液凝结成块,就像一块咖啡色的玉石。用手指按了按,十分富有弹性。

苦槠豆腐

王桃花把它切成巴掌大小的几块,泡在清水里,就等待着它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