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我已经全都算到了

“而且这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涡扇20的推重比……”

毕竟只是立项审批的启动仪式,因此现场还是带着点技术研讨的意思。

而最后这一点,也确实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

间冷器和回热器再怎么设计精妙,总归也是额外的死重。

而华夏的推重比标准又基本接近最为实诚的法标,因此这部分重量会全部加在分母上。

对于纸面性能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不过,在场也有不少人,当即就变了脸色。

主要是来自隔壁镐飞集团正在旁听的同志。

尤其梁绍修,更是脸都白了——

运9的方案设计已经持续了两年时间,如今气动设计已经基本完成,结构设计也进入了优化阶段,基本算是尾声。

只等着把ps90或者涡扇20插在早就留好的接口上就大功告成了。

现在和他们说要在航发外另设间冷回热设备?

闹呢?

但按照规定,他们只能算是客户代表,在会场内的发言优先级并不算高。

贸然插嘴并非妙手。

因此,一时间内,梁绍修脸上的表情如同走马灯一般闪过,十分精彩。

好在,台上的常浩南并未思考太长时间。实际上,他很理解后面表态那人的思路。

航发,乃至整个航空产业的商业化,对于华夏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

虽说航空动力和航空工业已经分家四年,但对于大多数老一辈来说,这只是提高了航发项目的地位而已。

专发专用的思路仍然根植于脑海当中。

而这,也正是常浩南希望通过ae1500项目改变的现状之一。

“樊教授说的很对。”

起手一番肯定,让内心本来有些忐忑的樊建仁稳住了心态。

紧接着,他又看了一眼梁绍修的方向:

“把部分间冷设备安置在主结构以外,确实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航发的设计难度,但这会大大降低发动机的适装性,不光会给飞机设计领域带来额外的麻烦,也不利于日后拓展市场。”

“而且,我们也不需要通过文字游戏来体现产品的性能……”

实际上,从最开始参与的涡喷14开始,常浩南就一直在执行这样的原则。

宣传也好,航展也罢。

他展示出去的航发性能,都是完全实打实,甚至刻意有所收敛的。

这个回答无疑消除了镐飞方面的担心。

但另一方面,樊建仁刚刚的问题,可是还有后半段呢……

稍作停顿之后,常浩南继续解释道:

“为了减小加装间冷器对涡扇发动机结构和流路的影响,我们计划将间冷器与涡扇发动机进行结构一体化设计,改造涡扇发动机自身的结构。”

与此同时,ppt被翻到了下一页。

上面是一个稍显抽象的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