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上,二凤又是个在封建社会,十分少见的,并不怎么轻视商业的皇帝,自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李世民对此也是十分重视。
唐朝当时不是在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嘛,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
带来的结果也是显然的,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同时,在李世民的倡导下,贞观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几乎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
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扬州、益州和西北的沙州、凉州。
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更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要不怎么是“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大。”
李世民对商贾重视,并不代表着他轻看农业,李世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均田制我们之前说过,这是一种从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该制度规定,国家将掌握的土地按人口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缴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租庸调制,这是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这几个字,乍一看是不是有种不明觉厉之感,这都啥跟啥啊,但只要一拆开来,还是挺好懂的。
租庸调制中的租,是指田租,即农民向官府缴纳谷物,作为租用土地的代价。
庸,就是徭役的意思,即农民为国家服劳役的义务。
调是指户调,即每户每年向国家缴纳的绢布等物品。
这是对农户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税收。
租庸调制是要跟均田制搭配起来使用的,我们都知道,想要了解一种土地政策的时候,结合当时的赋税制度来看,在农业税取消之前,尤其是在古代,农业跟赋税是挂钩的,种田的人多,国家得的税粮也多,社会也就越稳定。
小主,
在唐朝,均田制是非常重要的,它与唐朝军事、社会、经济上的种种政策都息息相关。
二凤正是在这一环套一环的政策中,把贞观朝推向了一个治世,自己则成为了一代明君。]
虞美人很想在后面接一个:但是……
但她忍住了。
毕竟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她之前又不是没提过,现在也不用再提了。
秦朝。
嬴政垂眸,看着他才刚让人马上来的,各朝代土地政策的进化史。
他大秦是怎样的,他最清楚不过。
所以,他也更加明白,如今天下一统,为战事准备的一些东西,是需要变一变了。
最近的一段时间,嬴政为了这件事不知道开了多少大小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