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说北京城这边,当时朝廷上可以说是炸开了锅,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不少官员提议更是提议马上迁都南京,赶紧跑,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紧要关头,有一个叫做于谦的官员站出来了,他是兵部左侍郎,我们接下来要着重记住这个人。
那个时候,于谦表示,大明的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不可轻易迁移。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迁都之事暂停,又在于谦的请求下,朱祁钰下令取两京、河南备漕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京师上下这才人心稍安。
又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保卫北京城的工作。]
虞美人喝了口水,给大家一点消化的时间,才继续说道,[接着,朱祁镇生母孙太后先是召开御前会议表示,朱祁钰监国。
后又表示,让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再次表示郕王朱祁钰监国,以安人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注意,这里的重点不是以安人心,而是朱祁镇的长子为皇太子和“郕王”。
在这个时候,孙太后是要强调,皇位只能是朱祁镇的,朱祁钰监国又怎么样,他只能是“郕王”。
但接下来,一件事情的发生,把朱祁钰推上皇位——“午门血案”。
相信我,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先前因为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的缘故,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
如今皇帝被俘,王振又被杀,大臣们只觉得神清气爽、扬眉吐气,想着,这还等什么,直接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
就在这时,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他是王振一党,直接被愤怒的朝臣们群殴致死,随后大臣们又将王振同党,王振外甥——王山也被当庭打死。
朱祁钰见此,虽然害怕,但在于谦的劝说下,当即表示马顺等罪有应得,众臣无罪。
“午门血案”发生后的十天,以王文、于谦等朝臣牵头,奏名孙太后,拥护朱祁钰称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拉扯几日后,孙太后无奈同意。
朱祁钰称帝后,先是清理王振余党,后又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朱叫门的名义骗取财物、开启城门。
这才有了“叫门天子”叫门失败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