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就是贾谊给出的答案。”
总结就一个字,死。
他在这篇文章中一共举了三个例子。
一个是鲁国的叔孙婼去拜访宋国的宋元公,两个人喝多了,一边勾肩搭背一边痛哭流涕。
贾谊说他们丧失了心境,在快乐的场合表现悲伤。
心的精神叫魂魄,他们的魂魄没了就要死了。
然后没多久,这两人就一前一后去世了。
二是晋国的国君晋厉公带着三个卿大夫去朝见周天子。
但这位晋厉公的礼仪很不到位,走路的时候腿抬的很高,表情管理也不到位,目光使劲往上瞅。
三个公卿也是一个比一个嚣张。
然后没多久,这三个卿大夫就被晋厉公杀了,接着晋厉公自己也被囚禁,最后被杀。
三是个好例子,讲的是晋国的另一位大臣朝见天子时守礼仪,宴席上不讲私事,交谈时聊的都是诗经等等,这样的人辅佐国君,国家才能兴盛。
“我们接着说最后一篇劝学。”
劝学是贾谊在学生时期写的。
后来的学者认为,这是贾谊跟着张苍学习时写的。
劝学这一标题就已经表达了他想说的东西。
各位门人弟子:舜是什么人?我贾谊是什么人?
都是竖起耳朵睁开眼睛,都是开启思维表达思想,都是站着行走。
为什么舜有圣贤之名,有君子的品质,我却在乡间、邻里间都默默无闻?
这是因为舜勤奋努力,不断追求,我却放纵安逸,不会反省。
“在这里,贾谊举了一个叫南荣跦的例子,说明他的学习刻苦,学习态度认真等等。”
贾谊说,现在老师的智慧已经超过了老子,各位学生的才能也不弱于南荣跦。
还能亲自得到大贤的教导,跟大贤同席,从容交谈。
老师就在身边,在课堂上,所以学生们的问题没有得不到答案的。
这是天赐的恩典。
“贾谊在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时难得而易失’。
所以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啊,因为上天赐给你的美好时光跟恩德福禄只有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