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不知道巫蛊之祸的具体内容,但光逼死太子一事,他自己都觉得做的不好。
待在后宫的卫子夫听到投影的话,抱紧了手中的刘据。
刘据还小,不懂卫子夫为什么会突然抱住自己,只好挥着双手,嘴上断断续续喊着,“母后,母后……”
听到刘据的声音,卫子夫心中更是难过。
她必须要保护好自己的儿子!
只是她还需跟哥哥商议一番才好。
……
“田蚡去世之后,后面上任的几位丞相也没有什么大作为。”
第五任叫韩安国,他是代理丞相,结果因为给刘彻导引车架的时候摔下了车,跌破了腿,刘彻派人去看望他,发现他腿都瘸了,就把他罢免了。
后因为他提倡跟匈奴和亲,就被疏远调任到了边境。
第六任叫薛泽,他也是开国功臣的后代,但关于他的记载很少,所以薛泽估计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只知道他在前124年被罢免。
而这个时间正是汉匈之间大规模作战的开始。
第七任是公孙弘,有关公孙弘的记载并不少,他最后是死于任上(121)。
“有关汉武帝时期的丞相,我们已经了解一半,剩下的一半我们等会儿再说。
现在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人的故事,这人的结局跟第七位丞相——公孙弘有关。”
“很久以前,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让赵国武力大增,赵武灵王到了晚年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然后给自己起了一个“主父”的称号,想让自己的儿子处理国政,自己则专注于对外的军事斗争,这个主父就相当于是后来的太上皇。
因为这件事,赵武灵王的一支子孙后代就把主父作为了氏族的名称,一晃过去了将近两百年,战国被统一,秦朝被推翻,汉朝也走了70多年。”
到了这时候,姓与氏的界线开始模糊,以“主父”为氏的人开始以“主父”为姓。
他们从赵国境内向东迁移,到了齐国国都临淄生活,尽管他们已经逐渐没落,但过的也比普通老百姓强。
最主要是他们可以读书。
“没人知道这一代的主父家里到底有多少人,但我们知道这一代主父家出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主父偃。”
主父偃出生在齐国临淄,小时候读书学的是纵横术,他带着指点天下局势的憧憬跟期待踏上了游历的路程。
他先在齐国游历,想要说服齐国的诸侯王们,但他被齐国的儒生排挤,没人愿意厚待他。
又因为家境贫寒,借贷无门,他只好去燕国、赵国游历,结果这两地也没有人赏识他,主父偃想要当个门客都难。
“主父偃就像一只幽灵,他游荡在各国,齐、赵、燕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但他却对天下局势没有产生一丝影响。
后来的他穷困潦倒,还是一无所成,摆在他面前的就剩下了两条路,一条是带着遗憾回家,碌碌无为地痛苦死去,另一条就是去长安再搏一把。
这对主父偃而言,并不是一个很难的抉择,所以他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去了长安,用了能用的所有资源跟人脉,终于联系到了卫青(1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时候的卫青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建章监。
建章监,大概是上林苑中的一支刘彻较为亲近的骑兵随从(不确定)。
“卫青跟主父偃交谈过后,很欣赏他的才华,并多次向刘彻举荐,但刘彻一直没有召见主父偃。
另一边的主父偃因为待着长安的花销惊人,所以他带的钱迅速减少,而诸侯的宾客们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