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说到地震的时候,她都会给学生科普,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放在心上。
但是如果一遍遍地讲给学生听的话,也能让他们有点印象,说不定遇到地震的时候能起到一点作用也是好的。
唐朝。
李世民有点感叹。
后世人们的生活看起来确实非常便利,可是这些便利如果在遇到地震这种灾难的时候也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危险。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些便利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郭老师:“还有灾后要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不要乱喝生水,最好喝未开封的矿泉水。搭建和居住防震棚时要注意防火,要积极投入到恢复重建工作中。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明朝。
李时珍觉得这几点说得很对,一般这种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很多人不是死在地震的那个时刻,而是后期感染其它疾病死去的,这种就非常可惜。
至于郭老师说到的灾后应激障碍,李时珍觉得这方面他们以前确实没有太过重视。
很多人光顾身体上的伤痛已经很吃力了,一般人是无法分出更多精力管心理上的问题的。
不过他觉得这方面确实要多注意一下,不要人是抢救回来了,后面因为心理问题出事可不大好。
郭老师:“国家相关部门一直提倡大家在家里备好紧急备用品,包括饮用水、食品、急救医药品、电筒、绳索等。有的地方,政府会给居民发放物资包,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裴姝知道,她家收到过社区发给的应急物资包,也不光是针对地震的。
里面就有郭老师说的这几样东西,她的妈妈会定时更换新的东西,及时给手电筒充电,还加了一些她认为比较重要的东西在里面。
东汉。
张仲景觉得这种物资包十分实用,可是想要政府给发的话应该是不太现实的。
他希望老百姓在听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会主动准备一个备着,到时候说不定真的可以救命。
想到急救药品,张仲景觉得自己要去研究一下,弄一些保存时间可以久一点的药丸,能够应付普通伤病或者应急的那种。
就是饮用水这点他觉得不太好弄,他看过后世的学生喝的矿泉水和饮料,封口封得确实好,不容易受到污染,而且保质期还长。
可是他这个时期没有塑料啊,那种小口径的瓶子是不能做了。
他想去研究一下可行的替代品,看看能不能用其它材料做出让饮用水保质期长的包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