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沈括:虽然还不知道这个什么阳离子、阴离子是什么,但是这种角度还是挺新鲜的,对于我现在已经知道的东西,也可以按照它不同的方面来做分类,算是学以致用了吧?
小主,
唐朝,李世民:其实这么看的话,我觉得之前那节思想政治课说到的一些东西还是可以参考一下的,反正现在百姓们都听到后世的理论了,堵不如疏,我想想是不是要制定一些比较合适的政策,只用以前的政策的话肯定是不行了。
罗老师:“除了物质的组成,我们还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很明显的例子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比如CO2、SO3能和碱反应生成生成盐和水......”
西汉,刘安:咦?怎么无论是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还是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都是生成盐和水啊?大多数金属属于碱性氧化物吗?判断标准是什么呢?怎么看是酸性还是碱性?
秦朝,秦始皇:后世这个地图制作精巧,不知道是怎么画出来的?我们现在有没有这样的技术?要不让墨家的人试一试?朝中的人才是不是还是少了一点?
罗老师:“我们初中学过的溶液、乳浊液、悬浊液都是混合物,这种混合物都是......”
明朝,李时珍:后世居然可以测量这么小的东西,这些什么分散质的粒子,应该只能用之前提到过的显微镜查看吧。后世这个分类还挺细致的,都已经这么小了还在继续观察。我对这个微观世界太感兴趣了,可惜没有机会使用这个显微镜。
北宋,苏轼:咦,之前说到过的东坡肉了,不知道是用什么肉做的,猪肉可以吗?这个比较便宜哎。
罗老师:“通过对物质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制备出新物质,比如酸与碱、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西汉,刘安:前几天我们打算炼仙丹,结果发现豆汁、石膏和盐混合在一起居然出来一种嫩嫩滑滑的膏状物,尝了一下,味道挺好的。打算给它取个名字,但是还没想好叫什么呢,豆膏、盐豆、还是豆腐?它出来的这个过程不知道是不是复分解反应?看来后世应该已经混合出更多东西了,仙丹看来是炼不成了,倒是可以研究一下其它东西。
明朝,朱元璋:快巳时了,已经挺晚了,这些学生还不休息吗?后世的学生还是挺辛苦的嘛。
罗老师:“化学变化可以......”
大部分古人:哎!头真疼啊!
于是,在一些人兴致勃勃、一些人插科打诨的时光中,化学课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