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化学课(1)

明朝,朱厚照:这个机器人看着好玩,怎么才能得到一个?还有这个分拣过程也好好玩啊,就这么一个一个地把东西送到固定的区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清朝,雍正:高效、准确又安全的东西,世上真的有这样的东西存在吗?

【一旦进入分拣中心,所有包裹都将在三个半小时内分发完毕,分拣准确率高达99.9%,过去至少需要100名经验丰富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完成相同的工作。】

听到这些数据,很多古人都眼前一亮,觉得这个机器人真的太棒了。

秦朝,秦始皇:墨家的人呢?快点研究一下这个东西,你们一定要好好学后世这些课程。本来你们的机关术就挺厉害了,融合一下后世的知识,应该是可以造出来的吧?

【这些机器人在2000平方米的区域内工作,在它们之间至少可以生成3000亿条路线组合。这些机器人是怎么样迅速找到最佳路径,避免和其它小伙伴相撞呢?这要归功于一个厉害的大脑】

这段话之后,接着出来了一个穿着橘色工装服的男人。

他指着一台机器的控制面板说:“我们整套机器人设备,它五分钟的计算量相当于我们最繁忙的首都机场一天航班的起降计算量。”

春秋时期,墨子:我之前就想问了,这些机器人到底是怎么做到互不干扰,在自己区域内活动的?明明它们离得这么近居然都没有撞到一起?原来是通过一些额外的操作吗?这些路线又是怎么控制的呢?

北宋,沈括:原来是通过计算量控制的,这个计算量具体有多大?怎么计算的?这么精准地控制线路,难度应该非常大。

【全国每年要产生300亿件快递包裹,智慧物流系统的建设领先全球,这些省际交界的超级智能中心仓,分拣、装箱全都用上了最前沿的技术。】

看到这个数字,古人们都惊呆了,得多少人才能有这么大的数字啊?

视频很短,就一分多钟,可是里面蕴含的信息量大到让很多古人一时根本消化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