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 醉风饮月 1429 字 4天前

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庞,案几上堆满了文书,墨香与烛烟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整个营帐。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受苦百姓的面容,激励着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眼睛因长时间的劳累而布满血丝,却依旧专注地盯着眼前的情报,仿佛要从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找到拯救国家的关键线索。

他时而皱眉思索,时而提笔在纸上记录下重要信息,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只有这些情报和国家的命运。

当晨曦初露,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时,他便穿梭于各个营帐之间,与将领们深入交流。

他认真观察士兵们的训练,仔细留意他们的装备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训练场上,尘土飞扬,士兵们挥汗如雨,他们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训练场。

杜甫穿梭其中,与士兵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

他看到士兵们的衣衫破旧,许多地方都打着补丁,兵器也磨损严重,有些长枪的枪头已经卷刃,盾牌上布满了划痕,心中满是忧虑。

他鼓励士兵们要坚定信念,告诉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大唐复兴的希望,同时暗暗记下这些问题,准备向上反映。

他轻轻拍了拍一个年轻士兵的肩膀,那士兵的肩膀上补丁摞补丁,布料粗糙得有些扎手,士兵抬起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但在杜甫坚定的目光中,似乎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新官上任的杜甫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军中部分将领对他这个初来乍到的文人颇为轻视,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之辈。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站起身,双手抱胸,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屑,直言道:“杜拾遗,你所言策略虽听起来头头是道,但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岂是你几句谋划就能应对的?”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杜甫身上,仿佛在等待着一场激烈的辩论。

营帐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紧张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杜甫的回应,似乎这一瞬间,决定着杜甫在军中的地位和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