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在说,嘿嘿,老吴干得漂亮。
“老夫觉得吴大人所言极是,朝廷诸多事务此前已讨论许久,
如今确实该将重心放在科举之事上了。”
一位依附吴家的老臣站出来,拱手朗声道,
语气里满是不容置疑的笃定。
王家的粉丝官员们也纷纷点头附和,
其中一位年轻官员接话道:“是啊,
我朝前些年饥荒不断,百姓受苦,科考之事也耽搁许久。
今年若再不举行,天下读书人的报国之心怕是要凉了。”
这话一出口,赢得了王家阵营里一片低声赞同。
然而,李家的粉丝官员们却持反对意见。
一位中年官员皱着眉,
上前一步道:“此时进行科考,时机尚未成熟。
一来打乱了既定的朝廷科考秩序,
二来国库本就不充裕,举办科考耗费颇大,
无疑会加重朝廷负担。”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引得李家这边众人纷纷附和。
王丞相见状,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开口:
“诸位,进行与否是后续再议之事,
但商讨国事乃我等职责所在,这科举之事,
今日确实该好好讨论一番。”
看似中立的话语,实则偏袒吴立新,
明眼人都能听出其中的意味。
李忠无奈,右手摆了摆,苦笑着说:“罢了罢了,
既然丞相都这么说了,那就讨论吧。
今年若要举行科考,便尽快选定时间。”
他心里虽有不甘,但也知道在这朝堂上,
此刻不宜再僵持。
这时,吴雄安站了出来,神色自信,高声说道:
“鉴于新皇登基,诸多礼仪都应有所更改。
今年的科举考官,依我看,理应由我的族兄吴立新大人担任。”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李家的官员们顿时不乐意了,
一位脾气火爆的年轻官员直接跳出来反驳:
“科举之事向来由李忠大人负责,怎能说换人就换人?
吴雄安大人此番提议,怕是不妥吧!”
一位吴家官员立刻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
“怎么会不行呢?吴立新大人学富五车,